明清仕女画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5:13
本文关键词:明清仕女画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仕女画风格不断推陈翻新。出现诸多样式。无论是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朝的丰肥雍容,再到宋代的端庄秀丽,延至明清病柳愁容之态的嬗变。可以说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无论其风格如何改变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时代风貌影响所致。特别至明清时期,在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文化的长期作用和社会内在需要的要求之下,仕女画已形成一种程式化模式。其病态性造型样式的营构与创造是对明清社会的时代精神和趣味的集中体现,亦是对特定文化传统中艺术文化的整合。在一幅幅鲜活的女性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永恒的“集体记忆”,故此亦迎来了仕女艺术兴盛的顶峰。
【关键词】:仕女画 审美风尚 造型样式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8-9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9-13
- 四、实用价值及理论意义13-14
- 第一章 明清仕女画的缘起14-23
- 第一节 明清仕女画与时代背景14-16
- 第二节 明清仕女画与地域经济16-19
- 第三节 明清仕女画与人文环境19-23
- 第二章 明清仕女画及其病态性柔弱画风23-39
- 第一节 明清仕女画的造型与病态性柔弱风格23-27
- 第二节 明清仕女画的构图与笔墨运用27-33
- 第三节 明清仕女画的题材与鉴赏功能33-39
- 第三章 明清仕女画“千人一面”风格39-62
- 第一节 明清仕女画“千人一面”程式化造型39-43
- 第二节 明清仕女画与《花间集》佳人意态诠释43-47
- 第三节 明清仕女画与宋词类型化女性风情47-54
- 第四节 明清仕女画与《红楼梦》女性形象特征54-62
- 第四章 明清仕女画“瘦弱”样式的形成62-79
- 第一节 明清仕女画“瘦弱”样式与创作平民化倾向62-66
- 第二节 唐寅仕女画与青楼雅韵66-73
- 第三节 陈洪绶怪诞艺术与风尘女子73-79
- 第五章 明清仕女画与文人隐逸思想考析79-97
- 第一节 明清仕女画与元人超尘出世意识79-83
- 第二节 明清仕女画与明清文人园林雅致之情83-87
- 第三节 明清仕女画与遗民画家的异化心态87-92
- 第四节 明清仕女画与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元素92-97
- 第六章 明清仕女画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97-113
- 第一节 明清仕女画与任伯年的绘画艺术97-102
- 第二节 明清仕女画对近现代女性人物画的影响102-107
- 第三节 明清仕女画对现代画家的影响107-113
- 结语113-116
- 参考文献116-12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120-121
- 致谢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日华;;论任伯年与写真写实的中国画道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3 王宗英;;明清仕女画的特征[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邓桃莉;徐胜利;;谈宋词中女性形象的情态描写[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燕;晚明“秦淮名妓现象”初探[J];江淮论坛;2003年06期
6 刘士林;;江南诗性文化:内涵、方法与话语[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7 孙康宜;明清文人的经典论和女性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李信斐;;综论傅抱石人物画的造型及笔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刘正刚,侯俊云;明清女性职业的商业化倾向[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3期
10 谢拥军;;《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明清仕女画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