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七年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的价值立场 ——以“人民性”的形成、含义、功能和演变为线索
发布时间:2021-08-30 10:10
本文所关涉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十七年间(1949—1966)的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特别是其中在新的意识形态的语境和要求下,所产生、形成并不断演变的人民性价值立场。本文试图通过对意识形态的话语指向进行研究,对这一时期美术史家及其著作、文章进行历史性的分析,对历史叙述中的阐释方法和角度进行梳理等方式,来廓清新中国十七年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的面貌。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美术史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做出适当的阐释,以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纠正学术界中已有的认识和某些偏见。在本文看来,新中国十七年间的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无疑是建立在民国时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观念渊源与写作立场的方面。但是新中国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理想和意识形态的诉求,又与之前的中国古代美术史写作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也就必然会导致重写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现象。也正是在这一语境之中,人民性的价值立场开始在美术史叙述中形成,并开始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双百方针”之前,这种人民性价值立场主要是与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相适应的,也就是为建立一种与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相匹配的中国古代美术史提供支持。而在“...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人民性价值立场形成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诉求
第二节 观念渊源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第二章 人民性价值立场的形成、含义与功能演变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人民性立场的形成
第二节 重写美术史的需要与人民性价值立场的含义
第三节 “双百方针”与人民性价值立场的演变
第三章 人民性价值立场对中国古代美术的再阐释(1956一1966)
第一节 宗教美术的人民性维度
第二节 宫廷美术的人民性维度
第三节 文人美术的人民性维度
结论
参考书目
理论
美术史
研究专著
资料汇编与文集
图录
期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的图画——《清明上河图》的重新发现与“宋代风俗画”概念的产生[J]. 黄小峰. 艺术设计研究. 2009(04)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上)[J]. 陈池瑜. 美术观察. 1999(11)
[3]90年代的美术史研究(上)[J]. 薛永年. 美术观察. 1999(06)
[4]从美术创作家到美术史家的王子云[J]. 李凇. 美术. 1998(02)
[5]胡蛮传略[J]. 王留成,邢长顺. 中州统战. 1996(06)
[6]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分期及其它[J]. 水天中. 美术. 1988(10)
[7]我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神[J]. 潘絜茲. 美术. 1963(02)
[8]从麦积山石窟谈古代雕塑的继承问题[J]. 周石. 美术. 1962(01)
[9]花鸟画的阶级性[J]. 金维诺. 美术. 1961(03)
[10]扬州画派的郑板桥[J]. 郭味蕖. 文物. 1960(07)
本文编号:3372585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人民性价值立场形成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诉求
第二节 观念渊源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第二章 人民性价值立场的形成、含义与功能演变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人民性立场的形成
第二节 重写美术史的需要与人民性价值立场的含义
第三节 “双百方针”与人民性价值立场的演变
第三章 人民性价值立场对中国古代美术的再阐释(1956一1966)
第一节 宗教美术的人民性维度
第二节 宫廷美术的人民性维度
第三节 文人美术的人民性维度
结论
参考书目
理论
美术史
研究专著
资料汇编与文集
图录
期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的图画——《清明上河图》的重新发现与“宋代风俗画”概念的产生[J]. 黄小峰. 艺术设计研究. 2009(04)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上)[J]. 陈池瑜. 美术观察. 1999(11)
[3]90年代的美术史研究(上)[J]. 薛永年. 美术观察. 1999(06)
[4]从美术创作家到美术史家的王子云[J]. 李凇. 美术. 1998(02)
[5]胡蛮传略[J]. 王留成,邢长顺. 中州统战. 1996(06)
[6]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分期及其它[J]. 水天中. 美术. 1988(10)
[7]我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神[J]. 潘絜茲. 美术. 1963(02)
[8]从麦积山石窟谈古代雕塑的继承问题[J]. 周石. 美术. 1962(01)
[9]花鸟画的阶级性[J]. 金维诺. 美术. 1961(03)
[10]扬州画派的郑板桥[J]. 郭味蕖. 文物. 1960(07)
本文编号:3372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