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调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31 18:56
灰色调和谐、微妙、高雅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我。本文以油画实践者的身份,根据色彩学原理和对画家灰调作品的研究,将本人创作中灰颜色及灰色调的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我在油画毕业创作《致敬伦勃朗》中研究了画面中灰色量与占比以及视觉对比强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丹霞地貌系列创作中尝试了灰颜色的不同基调变化和明度对比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并在明度、色相、纯度及色性方面,描述了自己对灰色体系的建构与控制过程,尝试在实践中借鉴水彩稀油画法获得白底式高调灰的表现形式。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人创作致敬伦勃朗草图一(左)布面油画24×16cm2018年
旧效果的、苍白的,他用接近无彩色的亮灰色来表达岁月留下的斑驳模糊的记忆。何多苓用虚化的暗灰调表达忧郁和诗意,画面的氛围被营造成感伤、忧郁和虚无。我在创作中依据画面实际的情感或氛围而选择采用不同的基调,不同基调传达不同的心理和氛围,亮灰色优雅,暗灰色忧伤,冷灰色悠远冷静,暖灰色温暖舒。我在创作初期通常以画色稿的方式对画面的灰颜色进行整体设计。色稿创作一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多画几张小色稿对比,二是在一张色稿上反复调整到满意为。“由于不同的明度级别带来不同的膨胀和伸缩感,因此导致画面的进与退。”创作中,我首先将画面的明度层级分成二至三层,如前景、中景和远景。至于前景低调还是背景低调,或者中景处于什么级别的程度,如果不能一下确定则会色稿进行对比或调整,选择最优方案。接着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细化再分层,包进一步的明暗分层、色度分层等等,总体不脱离该层次在整体画面中的明度级别,期再对细节进行微调。
我在《致敬伦勃朗》的构思过程中,将画面分成四个层级,空间关系从远至近分别是背景、伦勃朗头像、右前方半头像、左前方半头像。创作初期我画了几张草稿,用于协调画面色域和色彩之间的初步关系。对比两张色彩草稿,稿一采用冷色基调,具有疏离感,稿二使用了暖色基调,具有温馨亲近的氛围,见图 2.1 和图 2.2。在对二者的进行对比后,我在正式创作中选择了草稿二用以表现一种亲近的关系,传达一种接近大师的美好愿望。确定画面基调时,面积占比大的灰颜色倾向决定画面的调性。丹霞地貌系列创作多以暖色为基调,这和地貌的固有色有关,但也不乏尝试主观使用冷色调以表现地貌接近夜晚时的氛围,例如图 2.3《灿若明霞 No.6》(下文称《灿 6》,水彩创作称《色 1》,《色 2》……以此类推) ,我在该创作构思阶段寻找一种基调用以表达一种接近黄昏时暮色笼罩的略带阴郁的氛围,在色彩选择上考虑采用暗灰色系中的红绿对比,尝试着用主观的降低明度的方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吕克·图伊曼斯的访谈[J]. 史蒂尔·斯蒂尔曼,刘巍巍. 美苑. 2011(06)
[2]莫兰迪绘画的四个时期[J]. 高翔. 世界美术. 2011(04)
[3]吕克·图伊曼斯孤独与虚静的艺术世界[J]. 吴玉红. 美术. 2009(03)
硕士论文
[1]图伊曼斯的图像运用与意义建构[D]. 黄文静.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2]对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绘画作品的学习和借鉴[D]. 汪庆.湖北美术学院 2015
[3]现代绘画中图像的运用及其隐喻性[D]. 吴正.中国美术学院 2012
[4]绝妙的灰色[D]. 徐静.西安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75434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人创作致敬伦勃朗草图一(左)布面油画24×16cm2018年
旧效果的、苍白的,他用接近无彩色的亮灰色来表达岁月留下的斑驳模糊的记忆。何多苓用虚化的暗灰调表达忧郁和诗意,画面的氛围被营造成感伤、忧郁和虚无。我在创作中依据画面实际的情感或氛围而选择采用不同的基调,不同基调传达不同的心理和氛围,亮灰色优雅,暗灰色忧伤,冷灰色悠远冷静,暖灰色温暖舒。我在创作初期通常以画色稿的方式对画面的灰颜色进行整体设计。色稿创作一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多画几张小色稿对比,二是在一张色稿上反复调整到满意为。“由于不同的明度级别带来不同的膨胀和伸缩感,因此导致画面的进与退。”创作中,我首先将画面的明度层级分成二至三层,如前景、中景和远景。至于前景低调还是背景低调,或者中景处于什么级别的程度,如果不能一下确定则会色稿进行对比或调整,选择最优方案。接着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细化再分层,包进一步的明暗分层、色度分层等等,总体不脱离该层次在整体画面中的明度级别,期再对细节进行微调。
我在《致敬伦勃朗》的构思过程中,将画面分成四个层级,空间关系从远至近分别是背景、伦勃朗头像、右前方半头像、左前方半头像。创作初期我画了几张草稿,用于协调画面色域和色彩之间的初步关系。对比两张色彩草稿,稿一采用冷色基调,具有疏离感,稿二使用了暖色基调,具有温馨亲近的氛围,见图 2.1 和图 2.2。在对二者的进行对比后,我在正式创作中选择了草稿二用以表现一种亲近的关系,传达一种接近大师的美好愿望。确定画面基调时,面积占比大的灰颜色倾向决定画面的调性。丹霞地貌系列创作多以暖色为基调,这和地貌的固有色有关,但也不乏尝试主观使用冷色调以表现地貌接近夜晚时的氛围,例如图 2.3《灿若明霞 No.6》(下文称《灿 6》,水彩创作称《色 1》,《色 2》……以此类推) ,我在该创作构思阶段寻找一种基调用以表达一种接近黄昏时暮色笼罩的略带阴郁的氛围,在色彩选择上考虑采用暗灰色系中的红绿对比,尝试着用主观的降低明度的方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吕克·图伊曼斯的访谈[J]. 史蒂尔·斯蒂尔曼,刘巍巍. 美苑. 2011(06)
[2]莫兰迪绘画的四个时期[J]. 高翔. 世界美术. 2011(04)
[3]吕克·图伊曼斯孤独与虚静的艺术世界[J]. 吴玉红. 美术. 2009(03)
硕士论文
[1]图伊曼斯的图像运用与意义建构[D]. 黄文静.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2]对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绘画作品的学习和借鉴[D]. 汪庆.湖北美术学院 2015
[3]现代绘画中图像的运用及其隐喻性[D]. 吴正.中国美术学院 2012
[4]绝妙的灰色[D]. 徐静.西安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75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