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的意境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3:15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世界上最为璀璨耀眼的哲学文化思想。中国的传统绘画观念有别于西方的绘画观念。随着近代中西文化大规模交流的开始,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就不可避免。油画作为西方代表性的视觉艺术形式,最早于明朝随传道士传入中国。油画大规模的引入中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中国在清末的衰败,殖民者开始了不断的对中国瓜分、抢掠。为了强国,驱除外侵的理想。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以求找到强国之路。当时的中国绘画被普遍认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为给中国绘画注入新的活力,出国学习美术改革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也是当时艺术界人士的抱负。随着出国留学生的回国,西方的油画开始了在中国的大范围传播。对一种异质文化形态文化中的引入对它的同化和融合从它置入中国文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从形式、内容到精神内涵中国油画艺术家们自觉的创造了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的视觉审美形式。油画形式和本土文化审美习惯的融合过程贯穿了中国近现代油画史,历经几代中国艺术家对油画艺术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使这种来源于西方的视觉艺术形式开始具有本土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的绘画观念是在中国的儒家、道家、释家哲学文化观念的影...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荆浩匡庐图
米莆、米友仁父子被董其昌称为王维的嫡系传人,米友仁的《潇湘奇翻卷,隐现远山坡脚;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幻逐渐显露山形,重叠起伏于团团白云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耸,树富深远和高远感;结尾处山色有渐趋淡远,惟近处林岸草庐清晰,自以及远近、浓淡之间,几度变幻,奥妙莫测。诚如顾文斌《过云楼书峦出没,林木隐见,时在云气项洞中,烟容雨态千形万状,殆极山水影响下出现了众多以画悟禅、以禅理画的艺术大家自唐王维、贯休;石涛、八大、晃残、弘仁等都是以禅入画的大家。凳残是清初画家,八大、弘仁并称为“四画僧”。晃残说:“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张庚给予隽残很高的艺术评价,在他著的《国朝画征录》中说他的画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清湛,诚元人之胜概也。”凳残的意境豪迈、行笔劲健苍茫。他的《苍山结茅图》远景峰峦叠嶂、林木中景水气、雨雾飘渺相互交织。近景翠竹秀木生于左右,景致优雅怡中透露出宁静深远、静穆的美感。中国艺术家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立的
在画里感到的是与宇宙秩序、节奏相和谐的生命气息,笔简意深,意境悠远。他用传统写意绘画的笔墨手法创造了绘画艺术的现代意境。他风景画中的色彩典雅、清新、艳丽而又淡雅富有东方特色的韵味。他的《烟雨漓江》(图8)色彩清新,画面中好像不经意的色块却是自然天成,朦胧飘忽的色彩相互映衬,扑面而来的是灵性的生命气息,表现的是东方的意境神韵,如黄宾虹先生所言:“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处处虚灵,非关涂泽。……笔有刚柔,墨有干湿,法备气至,纯任自然。”〔4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玉:画坛异数 艺场传奇[J]. 许丽丽. 收藏界. 2008(10)
[2]论苏天赐[J]. 曹意强. 美术研究. 2007(04)
[3]和谐观:中国传统画论的思维方式初探[J]. 白晓军. 社会科学家. 2007(05)
[4]“常玉风格”——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另类选择[J]. 顾跃. 美术观察. 2007(07)
[5]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画家常玉[J]. 高远. 留学生. 2006(06)
[6]中西文化融合与中国油画[J]. 李书安. 美术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379078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荆浩匡庐图
米莆、米友仁父子被董其昌称为王维的嫡系传人,米友仁的《潇湘奇翻卷,隐现远山坡脚;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幻逐渐显露山形,重叠起伏于团团白云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耸,树富深远和高远感;结尾处山色有渐趋淡远,惟近处林岸草庐清晰,自以及远近、浓淡之间,几度变幻,奥妙莫测。诚如顾文斌《过云楼书峦出没,林木隐见,时在云气项洞中,烟容雨态千形万状,殆极山水影响下出现了众多以画悟禅、以禅理画的艺术大家自唐王维、贯休;石涛、八大、晃残、弘仁等都是以禅入画的大家。凳残是清初画家,八大、弘仁并称为“四画僧”。晃残说:“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张庚给予隽残很高的艺术评价,在他著的《国朝画征录》中说他的画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清湛,诚元人之胜概也。”凳残的意境豪迈、行笔劲健苍茫。他的《苍山结茅图》远景峰峦叠嶂、林木中景水气、雨雾飘渺相互交织。近景翠竹秀木生于左右,景致优雅怡中透露出宁静深远、静穆的美感。中国艺术家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立的
在画里感到的是与宇宙秩序、节奏相和谐的生命气息,笔简意深,意境悠远。他用传统写意绘画的笔墨手法创造了绘画艺术的现代意境。他风景画中的色彩典雅、清新、艳丽而又淡雅富有东方特色的韵味。他的《烟雨漓江》(图8)色彩清新,画面中好像不经意的色块却是自然天成,朦胧飘忽的色彩相互映衬,扑面而来的是灵性的生命气息,表现的是东方的意境神韵,如黄宾虹先生所言:“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处处虚灵,非关涂泽。……笔有刚柔,墨有干湿,法备气至,纯任自然。”〔4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玉:画坛异数 艺场传奇[J]. 许丽丽. 收藏界. 2008(10)
[2]论苏天赐[J]. 曹意强. 美术研究. 2007(04)
[3]和谐观:中国传统画论的思维方式初探[J]. 白晓军. 社会科学家. 2007(05)
[4]“常玉风格”——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另类选择[J]. 顾跃. 美术观察. 2007(07)
[5]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画家常玉[J]. 高远. 留学生. 2006(06)
[6]中西文化融合与中国油画[J]. 李书安. 美术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379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