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十七年”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1-09-02 13:37
  本文研究“十七年”(1949-1966年)这一历史时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与规定下,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分类,由此管窥历史时期的性别想象与社会审美特征。伴随着新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大量涌现,而且呈现出全新的、革命性的风格与社会形象。本文将这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大类:一、1950年代中前期,“翻身”与“解放”的女性形象,表现她们在新中国的新命运与新生活。这一“妇女解放”主题,展现了“男女都一样”的女性新篇章。主要代表作品有杨之光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姜燕的国画《考考妈妈》、汤文选的国画《婆媳上冬学》等。二、1950年代中后期,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对战争年代的女性英雄的缅怀与英雄事迹的艺术再现。主要代表作品有冯法祀的油画《刘胡兰就义》、王盛烈的国画《八女投江》等。三、贯穿“十七年”,歌颂当时生产建设当中涌现出来的女英雄、女模范,也即从事“建设”与“劳动”的女性形象,主要代表作有林岗的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王霞的油画《海岛姑娘》、王文彬的油画《夯歌》等。在分类论述的基础上,本文总结该历史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本质特征及其与“...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十七年”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汤文选《婆媳上冬学》(国画,1954年)

刘胡兰,油画,生平事迹,《辞海》


图 5:冯法祀《刘胡兰就义》(油画,1957 年)2.2.1 刘胡兰生平事迹关于“刘胡兰”的生平事迹,先看以下两处介绍:2009 年版《辞海》“刘胡兰”词条:刘胡兰(1932-1947) 山西文水人。女。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妇

油画,革命浪漫主义,阶级对立,美学理想


图 6:苏里科夫《女贵族莫洛卓娃》(油画)就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及人物关系的阶级对立两分法来看,冯法祀无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性美术作品,实际上我们看到,画作也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的创作特征。在美术史家陈履兰就义》等反映革命历史的作品“都应该算作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品”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作者的共产主义的美学理想和革命激情。”83比如残酷斗争下,英雄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一代人的美术集体记忆[J]. 潘旖妍.  艺海. 2011(06)
[2]自我画像:一条贯穿共和国60年女性美术的叙述脉络[J]. 姚玳玫.  美术. 2011(03)
[3]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J]. 刘维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5)
[4]关东画派国画艺术特色风格析[J]. 潘喜良.  国画家. 2010(04)
[5]论“十七年”文学中的雄强女性形象[J]. 刘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新中国初期女性绘画艺术探析[J]. 郑丽岩.  大众文艺. 2010(06)
[7]观念—匹配与图式—修正——也谈《一辈子第一回》[J]. 邹跃进.  文艺研究. 2009(12)
[8]王盛烈艺术研究[J]. 苑鸣鑫.  中国美术. 2009(03)
[9]新中国初期新年画创作的历史与范式意义[J]. 王先岳.  文艺研究. 2009(07)
[10]新中国建设与绘画[J]. 陈池瑜.  美术. 2009(07)

硕士论文
[1]试析毛泽东时代绘画创作中的女性形象[D]. 娄雪阳.西南大学 2010
[2]新中国十七年美术中的女性形象[D]. 杨建.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9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9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