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中的花卉意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2:07
中国传统花卉品种繁多,诸如:梅、兰、竹、菊、荷等等,它们分别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所咏赞,能工巧匠所雕琢,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其中反映出中国花卉意象的审美态度和习惯,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凝结的智慧,反映出中国古代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物我共生、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这种花卉意象的审美态度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悠久的历史性和健康的文化性,它与中国传统文学、哲学、绘画、民俗、工艺美术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包含、衍生了许多的寓意和象征性,还引发着诸多的实用价值,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西方美术中的花卉虽然在绘画中也包含着象征意义,但多存在于神话和宗教主题当中,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人们更是习惯于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探究自然,深入研究其物质属性及实用价值;而绘画中的花卉在文艺复兴时期便为西方植物学、生物、医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依据,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因此,本文试图从中西方美术中有关花卉意象问题的研究,来浅论两者在审美习性上的差异与共性,以及通过画家个案分析,阐述花卉题材因不同文化背景所引发的创造差异,阐明花...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张燕昌清《菊》
远高于现在时尚流行的热情玫瑰,因为中国的这几种花卉都暗喻了朴素优雅、顽强坚贞、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例图1、2、3、4)。例如文人们喜欢将兰花誉为“空谷佳人”、“正人君子”,起因是它虽生长在深山空谷里却散发幽香、格调清远,不因人而芳,不择地而长,是高洁、坚贞品质的象征。就像中国文学史上众所周知的屈原,佩戴兰花来显示他的气节、傲骨、用以反对奸邪。由此看来,中国的花卉审美已然从传统美学与哲学中吸收了深厚、致远的审美意识和人文思想,在这种思想主线中,花卉的形、态、色、神、性格就渐渐地演变成型。这其实还说明了中国古人在传统文学和美术中对待花卉审美的意象形态和方式。比如中国古代美学家刘拐在《神思》篇中的对“神思与意象”的论述: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
杨无咎宋((梅》
本文编号:3389519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张燕昌清《菊》
远高于现在时尚流行的热情玫瑰,因为中国的这几种花卉都暗喻了朴素优雅、顽强坚贞、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例图1、2、3、4)。例如文人们喜欢将兰花誉为“空谷佳人”、“正人君子”,起因是它虽生长在深山空谷里却散发幽香、格调清远,不因人而芳,不择地而长,是高洁、坚贞品质的象征。就像中国文学史上众所周知的屈原,佩戴兰花来显示他的气节、傲骨、用以反对奸邪。由此看来,中国的花卉审美已然从传统美学与哲学中吸收了深厚、致远的审美意识和人文思想,在这种思想主线中,花卉的形、态、色、神、性格就渐渐地演变成型。这其实还说明了中国古人在传统文学和美术中对待花卉审美的意象形态和方式。比如中国古代美学家刘拐在《神思》篇中的对“神思与意象”的论述: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
杨无咎宋((梅》
本文编号:3389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89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