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漆艺在现代壁画设计中的语言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1 13:48
  本文从漆艺、漆画和壁画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背景到漆艺壁画的语言形态展开论述,结合其语言形态在环境中的运用、创新探索及价值意义,就漆艺在现代壁画设计中的形态研究进行了论述。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重点阐述了漆艺壁画的语言形态及其特点。漆艺壁画是在传统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工艺技术、材料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工艺壁画,是对漆艺的延伸和壁画样式的拓展创新。由于其自身表现语言的独特性,文章同时论述了其语言形态进入空间环境的运用及创新性的探索。漆艺壁画的语言形态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为环境增添了一种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氛,不仅表达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还提升了所在空间的文化价值,美化了环境,为装点环境、提高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现代人生活及审美的需要。本文最后展望了漆艺壁画的发展前景。漆艺应用在现代壁画设计中有它的发展优势也有局限性,因此应将其与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相结合并利用当今的科技环境及传媒手段,这样,更多更富时代特色的漆艺壁画才能应运而生。艺术家们还应不断更新艺术观念并坚持探索,漆艺语言在现代壁画设计中的发展才会更有生命力更加繁荣。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漆艺在现代壁画设计中的语言形态研究


图2-1张清(上海)上海西郊国际宾馆宴会厅《宴客乐舞》刻漆

大漆,金箔,江苏,镶嵌工艺


图 2-2 李拓、王茜(江苏)《春到河西百花开》大漆、金箔图 2-3 单德林、张连生(江苏)《力争上游》大漆、金箔镶嵌工艺。在我国的漆艺的发展史上,镶嵌工艺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镶嵌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镶嵌工艺,到周代开始选用较珍贵的螺钿、云母等作为镶嵌材料,在装饰上更显华贵艳丽。这表明了镶嵌工艺在很早就已经成熟了。随着现代科技与材料工艺水平的提高,漆艺创作在不断探求多样的发展道路,注重多种材料的搭配使用,融艺术表现与材料表现为一体。漆艺中可以应用的镶嵌材料非常多,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还有蛋壳、螺钿、木片一类的天然材料。这些材料通过嵌、撒、罩、引、磨等工艺手段,形成漆艺的特

镶嵌工艺,大漆,金箔,螺钿


图 2-3 单德林、张连生(江苏)《力争上游》大漆、金箔镶嵌工艺。在我国的漆艺的发展史上,镶嵌工艺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镶嵌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镶嵌工艺,到周代开始选用较珍贵的螺钿、云母等作为镶嵌材料,在装饰上更显华贵艳丽。这表明了镶嵌工艺在很早就已经成熟了。随着现代科技与材料工艺水平的提高,漆艺创作在不断探求多样的发展道路,注重多种材料的搭配使用,融艺术表现与材料表现为一体。漆艺中可以应用的镶嵌材料非常多,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还有蛋壳、螺钿、木片一类的天然材料。这些材料通过嵌、撒、罩、引、磨等工艺手段,形成漆艺的特殊效果。利用镶嵌工艺达到材质美,是许多漆艺家追求的目标。其中螺钿镶嵌最为独特。螺钿镶嵌,一般是指阴文螺钿,如《髹饰录》所说的“陷蚌”、“坎螺”、“螺填”,是指的用螺蚌壳片、沙镶嵌于漆胎,再刻纹、填漆,最后将螺钿花纹磨显而出。螺钿一般分为:薄螺钿与厚螺钿。薄螺钿的用材极其讲究,一般用优质海螺贝壳,再经过加工,获得色泽美丽,结构坚韧的表面珍珠层,厚度约为 0.1—0.3 毫米的薄螺钿片,切割出纹样拼成图案,然后贴附在漆地上。经过罩髹精制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漆壁画在公共空间应用[J]. 叶剑.  价值工程. 2010(27)
[2]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1)
[3]论现代漆材料对漆壁画工艺的影响[J]. 江崖.  艺术教育. 2007(07)
[4]漆画的“材”与“画”[J]. 孙勇.  美术观察. 2007(03)
[5]漆画的绘画性与漆画的发展[J]. 肖发展.  美术之友. 2007(02)
[6]壁画与空间环境和建筑的关系[J]. 叶庆.  美与时代. 2004(02)
[7]浅论现代漆画新发展[J]. 熊建新.  装饰. 2002(08)
[8]漆·漆性·漆画 谈漆画的艺术语言[J]. 田辉.  装饰. 2002(02)
[9]漆画之本[J]. 程向君.  美苑. 2001(01)
[10]漆画艺术的独特语言[J]. 张世彦.  美术大观. 1998(04)

硕士论文
[1]现代漆壁画形态研究[D]. 赵永芳.南京艺术学院 2009
[2]新型材料在当代中国漆画中的运用研究[D]. 师聪.苏州大学 2009
[3]中国传统漆艺文化艺术研究[D]. 张晨.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壁画与环境[D]. 王萍.中央美术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393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93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