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传神”论

发布时间:2021-09-29 03:42
  “传神”论因为涉及了“神”与“形”这两个绘画中的关键要素,一直被历代画家所重视。写意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并不是最早发展的一个画种,但是在当代的发展却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面对风格各异的写意人物画以及由此产生的关于“神”的各种观点,有必要找找其中的原因和“神”的存在意义,以便掌握更系统的绘画理论知识,思路更加清晰的去搞好绘画创作。本文以传统人物画为引子,从“神”产生的根源挖掘其内在本质,以“传神”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由“神”到“意”的转变,论述“神”和“意”在写意人物画中的重要意义。文章共分四个部分,主要运用、借鉴美术史以及、美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概况,以及各阶段“传神”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文章立足于当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目的是为了理清思路,使学习写意人物画的目标更加明确。关于“传神”论的文章是不少的,其中有很多是理论性的介绍其演变发展、形成原因、美学意义等等,也有是论证某一时期人物造型特点的,这类文章都对我的论文有借鉴和对比的意义。本文试把“传神”放在写意人物画中来论述,从写意人物画的角度看这一理论在绘...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传神”论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

笔墨语言,太白,手法


就不能善开我心,这是违背禅宗“万法唯心”的宗旨的。梁楷领会了其中的思想,受禅宗思想的熏陶,梁楷的绘画创作不受约束,视觉效果上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太白行吟图》(图2一2)和《泼墨仙人图》(图2一l)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作品。只是简单的几笔,没有对人物做细致刻画,用重其意、略其小节的大手笔,笔法简洁明快,水墨淋漓酣畅,人物的的气度、性情就活灵活现的出来了。在梁楷的绘画中他充分做到了写意的笔墨语言形态要尊重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有情而发、循意而动。这种有情而发、循图2一2《太白行吟图》梁楷意而动是建立在对人物形象夸张处理和笔墨语言的手法和谐相容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使“意”的表达更加精确、真实。画家是在大量积蓄情感之后,用笔墨语言的方式展现出图2一l《泼墨仙人图))梁楷

草图,徐悲鸿,解剖结构,草图


公移山》是1940年徐悲鸿根据《列子·汤问》中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这幅画宽4.2米,高1.4米,(图3一1)图3一l愚公移山(局部)徐悲鸿描绘的是人们正在开山凿石的壮观场面,这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真人模特写生的,都有很细致的素描稿,都用了严谨的科学透视法和体面造型,比例准确,结构坚实,(图3一2,图3一3)整幅作品用的中锋行笔,更加有力的体现出严谨的人体解剖结构。人体轮廓用中锋线勾出,骨骼肌图3一2愚公移山草图(局部)图3一3愚公移山草图(局部)肉则用颜色来渲染。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使用笔墨工具来表形态,解剖结构都体现的很突出


本文编号:3413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13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