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元素的提取再创作 ——以敦煌飞天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9 04:10
敦煌壁画是我国壁画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敦煌壁画中唐代的壁画代表了我国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敦煌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敦煌文化包含很多的种类,如佛教文化、壁画艺术、传统风俗等等,而壁画艺术众多题材中的“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其飘逸灵动的造型而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飞天”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写意性,这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不受客观物象限制的意象造型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契”的审美理念[1]。基于此,本文选用唐代“飞天”的形象造型特征作为提取的元素,进行再创作。本文从五个章节来阐述。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阐明敦煌壁画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概况及目的和敦煌壁画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从敦煌飞天的艺术形象来阐述飞天的发展演变,主要从敦煌飞天的概况、敦煌飞天的发展历程、敦煌飞天风格演变的阶段及各阶段的造型特点,以及唐代各时期飞天的分段和艺术特点几个方面来论述;在第三章中结合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具体形态,阐述选题的具体内容,从前期构图思路的确定到素材的选择,从素材敲定到构图的完整呈现来阐述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凉时期飞天(2)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渐渐的不再受西域飞天形象的影响,而华夏的文化却对敦煌石窟壁画的潜移默化慢慢显现出来,久而久之,中原文化开始与西域文化逐渐相互交融
图 2.2 北魏时期飞天2 成熟时期(西魏——隋代)从西魏一直到隋代,这个时间段内的飞天则又呈现一种立异标新的趋势,西域中原的飞仙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就成了所谓是亦中亦西的飞天形象。(1)西魏飞天所画的位置与北魏时期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出现两种飞天造式飞天和中原式飞天[9]。西域式的飞天沿袭了北魏时期飞天的形象和绘制技法,焕然一新的部分就是乾是主管香间的神和撒作为花的飞天都拿起了千式百样的八音翱翔在蓝天里;之唱的紧那罗神和天宫伎乐涌出天上宫阙的阻隔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舞撒花。来的伎乐飞天和散花飞天(如图 2.3)。
图 2.2 北魏时期飞天2.3.2 成熟时期(西魏——隋代)从西魏一直到隋代,这个时间段内的飞天则又呈现一种立异标新的趋势,西域的飞天与中原的飞仙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就成了所谓是亦中亦西的飞天形象。(1)西魏飞天所画的位置与北魏时期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出现两种飞天造型:西域式飞天和中原式飞天[9]。西域式的飞天沿袭了北魏时期飞天的形象和绘制技法,焕然一新的部分就是乾闼婆之前是主管香间的神和撒作为花的飞天都拿起了千式百样的八音翱翔在蓝天里;之前主管吟唱的紧那罗神和天宫伎乐涌出天上宫阙的阻隔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舞撒花。这就是后来的伎乐飞天和散花飞天(如图 2.3)。
本文编号:3413173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凉时期飞天(2)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渐渐的不再受西域飞天形象的影响,而华夏的文化却对敦煌石窟壁画的潜移默化慢慢显现出来,久而久之,中原文化开始与西域文化逐渐相互交融
图 2.2 北魏时期飞天2 成熟时期(西魏——隋代)从西魏一直到隋代,这个时间段内的飞天则又呈现一种立异标新的趋势,西域中原的飞仙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就成了所谓是亦中亦西的飞天形象。(1)西魏飞天所画的位置与北魏时期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出现两种飞天造式飞天和中原式飞天[9]。西域式的飞天沿袭了北魏时期飞天的形象和绘制技法,焕然一新的部分就是乾是主管香间的神和撒作为花的飞天都拿起了千式百样的八音翱翔在蓝天里;之唱的紧那罗神和天宫伎乐涌出天上宫阙的阻隔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舞撒花。来的伎乐飞天和散花飞天(如图 2.3)。
图 2.2 北魏时期飞天2.3.2 成熟时期(西魏——隋代)从西魏一直到隋代,这个时间段内的飞天则又呈现一种立异标新的趋势,西域的飞天与中原的飞仙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就成了所谓是亦中亦西的飞天形象。(1)西魏飞天所画的位置与北魏时期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出现两种飞天造型:西域式飞天和中原式飞天[9]。西域式的飞天沿袭了北魏时期飞天的形象和绘制技法,焕然一新的部分就是乾闼婆之前是主管香间的神和撒作为花的飞天都拿起了千式百样的八音翱翔在蓝天里;之前主管吟唱的紧那罗神和天宫伎乐涌出天上宫阙的阻隔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舞撒花。这就是后来的伎乐飞天和散花飞天(如图 2.3)。
本文编号:3413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1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