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谈绘画过程中的“偶发”性与“可控”性

发布时间:2021-10-08 21:57
  绘画发展到今天,据史料记载已经约有上万年的历史了,无论是以油画为主的西洋绘画,还是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都并行地向前发展着。单就油画来说,绘画也已从最初从属于宗教的宗教画地位,而逐渐地发展成一种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绘画品种。油画绘画时在所采用的手段不同、技法不一的同时,随之带来的还有对绘画观念上的一些改变。画家已经摆脱了最初那种近乎公式程序一样的作画方法,而逐渐地转变为依自己的理想意愿来进行的自由创作。这其中,油画的绘画过程,也从画家在作画前对画面结果可预知的“可控”性过程,逐渐地转为在“可控”的基础上,对随时会出现在画面上的“偶发”性效果与“可控”效果综合把握的过程。从而,为后来绘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带来了一片新的生机。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偶发”在“可控”的基础上出现
    第一节 西方油画绘画中“偶发”性的出现
        一、欧洲古典油画的绘画
        二、近现代欧洲油画绘画
第二章 绘画过程中的“可控”性与“偶发”性
    第一节 “可控”性与“偶发”性在油画中的表现
    第二节 “可控”性与“偶发”性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第三章 “可控”性与“偶发”性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具象油画中的“可控”性与“偶发”性
        一、对西班牙画家洛佩斯油画绘画的分析
        二、对导师丁一林油画绘画的分析
    第二节 抽象油画中的“可控”性与“偶发”性
        一、对画家波洛克油画绘画的分析
        二、对画家赵无极油画绘画的分析
    第三节 油画材料工作室对材料“偶发”性的探索
    第四节 第二工作室的油画教学
    第五节 关于我的作品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是”之“是”——戴士和油画的写生之境与写意之维[J]. 彭锋.  文艺研究. 2009(02)



本文编号:3425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25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