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试论山水画写生在创作中的转化

发布时间:2017-05-06 06:16

  本文关键词:试论山水画写生在创作中的转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针对山水画写生过程中,如何实现由山水画写生到山水画作品创作之间的转化进行了分析和理解。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山水画写生的两个关系,即“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和“形式”与“笔墨”的关系。充分阐述了只有在写生过程中达到数的要求,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当然盲目追求数量也是不行的。“形式”与“笔墨”则体现了一幅好的作品需要自然界的“外形”与画家心中“笔墨”相碰撞。也体现出了一幅创作需要在写生的基础上加上画家的领悟、丰富情感的润色才得以成功。第二部分:三位名家的写生与创作之路。着重介绍了李可染先生,因为他可谓开辟了本世纪现代中国画写生创作的先河,同时介绍了卢禹舜院长及我的导师李岗先生的写生与创作之路。旨在从中更深一步说明写生与创作的紧密关系,及名家如何实现由写生到创作的转化。第三部分:个人对写生在创作中转化的理解,结合个人毕业创作,介绍了作品的“立意”、“创作过程”、“情感的升华”及“作品的个性特点”几个方面,旨在阐述本人对写生在创作中转化的理解。最后得出作品来源于写生而又高于写生,只有加入个人的创造力和丰富情感及个人独特视角,才能作品鲜活,带有极浓的“个人色彩”。画家只有敢于冲破传统的“牢笼”,走进自然关注社会,才能在作品中注入时代的气息,使作品充满生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国山水画写生在创作中的转化。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写生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绪论8-10
  • 第二章 主体10-15
  • 一、山水画写生的两个关系10-11
  • (一)“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0-11
  • (二)“形式”与“笔墨”的关系11
  • 二、三位名家的写生与创作之路11-13
  • (一)李可染11-12
  • (二)卢禹舜12
  • (三)李岗12-13
  • 三、个人对写生在创作中转化的理解13-15
  • 第三章 结论15-16
  • 参考文献16-18
  • 附录一18-19
  • 附录二19-20
  • 附录三20-21
  • 附录四21-2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22-23
  • 致谢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岩;;中国山水画与艺术设计的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5期

2 郭素芬;;师法传统——浅谈临摹在中国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2年08期

3 赵勇;;论现代社会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功能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4 杨洁;;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J];芒种;2014年11期

5 林峤;;论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若干问题[J];四川戏剧;2014年01期

6 冯民生;;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写生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唐磊;;论云气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年06期

8 罗艳龙;;中国山水画的临摹与自我画面建构[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母春生;罗晓飞;;领略古风,积累创新——谈中国山水画临摹[J];文教资料;2010年25期

10 袁红宇;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明;裴欣;;中国山水画论对园林假山设计的影响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盛婷婷;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气韵[D];贵州大学;2015年

2 陈志龙;试论山水画写生在创作中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山水画写生在创作中的转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7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