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在扬州时期的绘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23:04
文章围绕龚贤在扬州十多年的绘事之路进行探讨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是龚贤在扬州时期的主要绘画作品、文化活动、艺术交往、以及扬州地域性、时间性对龚贤山水画创作和人格发展的影响。龚贤经历了从明朝到清朝两个王朝的交替,也经历了从汉人统治到满族人统治的跌宕人生。但是龚贤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不随波逐流的艺术态度,从而使自己的书画能在清初人才辈出的艺术市场上脱颖而出。南京和扬州是龚贤这一生中留居时间最长的两个地区。而龚贤在扬州时期,是他绘画风格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期间绘画风格转变的过程,也是本文着力探讨问题之一。龚贤在扬州画坛上,与知己好友的艺术切磋,是龚贤在扬州这个地域性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龚贤的绘画的特征与扬州当时的画坛氛围,地区特征,交游的画家和文人等都有诸多的关联。龚贤与当时占据正统画坛:守旧派的“四王”和具有创新精神,画风清奇、革新派的“四僧”区别开来,自成一派,形成了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龚氏”画风。龚贤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小觑,他一定程度改变了清初画坛和近现代山水绘画创作因循守旧的绘画模式。影响了黄宾虹、贾又福、李可染等近现代艺术大师。希图通过本文的探索,可以对龚贤在扬州的交游及绘...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龚贤在扬州的主要经历
第一节 龚贤的生平概述
第二节 龚贤来扬州的次数和时间
第三节 龚贤在扬州的主要经历
第二章 龚贤在扬州时期绘画风格及审美取向的转变
第一节 墨法一变——米氏云山的启发
第二节 取元四家墨法——倪瓒、吴镇、王蒙等人
第三节 浓淡墨色总相宜——时代背景下灰龚的诞生
第三章 扬州艺术文化圈对龚贤的影响
第一节 龚贤与扬州艺术文化圈的交游
第二节 龚贤在扬州交往的核心人物
第四章 龚贤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龚贤生平看龚贤绘画的气节[J]. 邹振盛.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3)
[2]遗民情怀 笔墨难抒——龚贤等七家为“幼量社翁”所作书画册赏读[J]. 苏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02)
[3]浅论潘江的诗歌思想及其创作[J]. 黄丹丹,宋豪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4)
[4]浅论潘江的诗歌思想及其创作[J]. 黄丹丹,宋豪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2)
[5]谈吴镇山水画的艺术表现[J]. 李强.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6]龚贤与徽商交游问题研究[J]. 张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5)
[7]龚贤遗民情感问题研究[J]. 张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2(03)
[8]从“白龚”到“黑龚”——浅析龚贤《溪山隐居图》[J]. 狄青.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5)
[9]黑墨团中天地宽——论龚贤对近代中国绘画的影响[J]. 卢诗韵. 美术大观. 2009(05)
[10]王蒙笔墨特色的形成及其在绘画上的表现[J]. 潘望森. 美术观察. 2008(12)
博士论文
[1]龚贤研究[D]. 吴国保.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硕士论文
[1]“平淡天真”-米芾画学思想研究[D]. 李松林.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龚贤个案研究[D]. 曾点.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论龚贤从“白龚”到“黑龚”的艺术转变[D]. 曹晓倩.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龚贤山水画里树的表现特点[D]. 韩文慧.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黑白龚贤—龚贤绘画形式美探究[D]. 许高斌.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龚贤积墨法研究[D]. 孟繁玮.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486071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龚贤在扬州的主要经历
第一节 龚贤的生平概述
第二节 龚贤来扬州的次数和时间
第三节 龚贤在扬州的主要经历
第二章 龚贤在扬州时期绘画风格及审美取向的转变
第一节 墨法一变——米氏云山的启发
第二节 取元四家墨法——倪瓒、吴镇、王蒙等人
第三节 浓淡墨色总相宜——时代背景下灰龚的诞生
第三章 扬州艺术文化圈对龚贤的影响
第一节 龚贤与扬州艺术文化圈的交游
第二节 龚贤在扬州交往的核心人物
第四章 龚贤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龚贤生平看龚贤绘画的气节[J]. 邹振盛.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3)
[2]遗民情怀 笔墨难抒——龚贤等七家为“幼量社翁”所作书画册赏读[J]. 苏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02)
[3]浅论潘江的诗歌思想及其创作[J]. 黄丹丹,宋豪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4)
[4]浅论潘江的诗歌思想及其创作[J]. 黄丹丹,宋豪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2)
[5]谈吴镇山水画的艺术表现[J]. 李强.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6]龚贤与徽商交游问题研究[J]. 张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5)
[7]龚贤遗民情感问题研究[J]. 张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2(03)
[8]从“白龚”到“黑龚”——浅析龚贤《溪山隐居图》[J]. 狄青.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5)
[9]黑墨团中天地宽——论龚贤对近代中国绘画的影响[J]. 卢诗韵. 美术大观. 2009(05)
[10]王蒙笔墨特色的形成及其在绘画上的表现[J]. 潘望森. 美术观察. 2008(12)
博士论文
[1]龚贤研究[D]. 吴国保.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硕士论文
[1]“平淡天真”-米芾画学思想研究[D]. 李松林.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龚贤个案研究[D]. 曾点.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论龚贤从“白龚”到“黑龚”的艺术转变[D]. 曹晓倩.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龚贤山水画里树的表现特点[D]. 韩文慧.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黑白龚贤—龚贤绘画形式美探究[D]. 许高斌.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龚贤积墨法研究[D]. 孟繁玮.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486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860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