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的肌理和运用
发布时间:2021-11-11 06:31
绘画的生命力体现在绘画个性的展现及绘画语言的创新,20世纪末东西方艺术文化的不断冲撞与融合,使传统的中国画在这种“矛盾”下创新发展。传统工笔画的发展不但表现在题材多样化,画风多样化,所用绘画工具的优化及科技的发展使得画家们对绘画表现手法更是有了深入的探究,各门类画种的绘画特技在中国画固有的规律下相互交融、吸收,画家们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诠释和探索肌理现象和技法。如今丰富多样的画材、媒介给我们工笔画的创作提供了比古人更为优越的条件,使我们能更加方便、大胆地开拓、探究肌理表现的奥秘。肌理在营造画面氛围、质感等方面起着神秘的作用,让观者反复思忖,也成为了一些画家秘不相传的绝活。肌理作为一种画面构成,以不同的语调倾诉者画家内心的情绪,为绘画创作锦上添花。本文就以宣纸、绢为载体的中国当代工笔画中的画面肌理研究展开讨论,探究肌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画家的运用,并且浅析在我的创作过程中画面肌理是如何呈现与运用的。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面鱼纹彩陶盆》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色。本节所讲的是肌理对物象质感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肌理在单个物象中对质感表现的运用。1.接染法——向日葵在传统的工笔画中植物的染法如宋画小品,大致步骤为先勾线,分染结构,后统染、罩染等,当代画家梁文博工笔画作品《骄阳》(图2)中的向日葵运用的“接染法”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不做过多整体画面的分析,只谈“接染法”对画面的修饰作用),在其创作中有大片的向日葵用黄色、褐色、绿色等颜色交替接染,这样颜色未干时会相互交融的现象从而产生过渡色,待水分干透,绢上会呈现出不均匀的颜色,使植物灵动又充满生机。其效果刚好如同阳光洒在向日葵叶子上产生的斑驳感。而画作中的人物用以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染法,“三矾九染”之中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柔和。这种“一粗一细”好似修辞手段中的“对比”,向日葵的斑驳与人物的工整既相互衬托又相得益彰。2.沥粉法——毛衣在何家英的《红苹果》(图3)中,女孩的毛衣质感的表现就运用了“沥粉法”。“沥粉法”本是传统绘画中花鸟画点蕊常用的,何家英添入了现代的材料,将蛤粉和丙烯颜料调和,灌入针管,然后一点一点挤到画面中,并刷上一层胶膜作为保护,这一个个像浮雕一样的小凸起,让观者感受到毛衣的厚重感。这图3《红苹果》局部图2《骄阳》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色。本节所讲的是肌理对物象质感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肌理在单个物象中对质感表现的运用。1.接染法——向日葵在传统的工笔画中植物的染法如宋画小品,大致步骤为先勾线,分染结构,后统染、罩染等,当代画家梁文博工笔画作品《骄阳》(图2)中的向日葵运用的“接染法”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不做过多整体画面的分析,只谈“接染法”对画面的修饰作用),在其创作中有大片的向日葵用黄色、褐色、绿色等颜色交替接染,这样颜色未干时会相互交融的现象从而产生过渡色,待水分干透,绢上会呈现出不均匀的颜色,使植物灵动又充满生机。其效果刚好如同阳光洒在向日葵叶子上产生的斑驳感。而画作中的人物用以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染法,“三矾九染”之中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柔和。这种“一粗一细”好似修辞手段中的“对比”,向日葵的斑驳与人物的工整既相互衬托又相得益彰。2.沥粉法——毛衣在何家英的《红苹果》(图3)中,女孩的毛衣质感的表现就运用了“沥粉法”。“沥粉法”本是传统绘画中花鸟画点蕊常用的,何家英添入了现代的材料,将蛤粉和丙烯颜料调和,灌入针管,然后一点一点挤到画面中,并刷上一层胶膜作为保护,这一个个像浮雕一样的小凸起,让观者感受到毛衣的厚重感。这图3《红苹果》局部图2《骄阳》
本文编号:3488362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面鱼纹彩陶盆》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色。本节所讲的是肌理对物象质感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肌理在单个物象中对质感表现的运用。1.接染法——向日葵在传统的工笔画中植物的染法如宋画小品,大致步骤为先勾线,分染结构,后统染、罩染等,当代画家梁文博工笔画作品《骄阳》(图2)中的向日葵运用的“接染法”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不做过多整体画面的分析,只谈“接染法”对画面的修饰作用),在其创作中有大片的向日葵用黄色、褐色、绿色等颜色交替接染,这样颜色未干时会相互交融的现象从而产生过渡色,待水分干透,绢上会呈现出不均匀的颜色,使植物灵动又充满生机。其效果刚好如同阳光洒在向日葵叶子上产生的斑驳感。而画作中的人物用以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染法,“三矾九染”之中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柔和。这种“一粗一细”好似修辞手段中的“对比”,向日葵的斑驳与人物的工整既相互衬托又相得益彰。2.沥粉法——毛衣在何家英的《红苹果》(图3)中,女孩的毛衣质感的表现就运用了“沥粉法”。“沥粉法”本是传统绘画中花鸟画点蕊常用的,何家英添入了现代的材料,将蛤粉和丙烯颜料调和,灌入针管,然后一点一点挤到画面中,并刷上一层胶膜作为保护,这一个个像浮雕一样的小凸起,让观者感受到毛衣的厚重感。这图3《红苹果》局部图2《骄阳》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色。本节所讲的是肌理对物象质感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肌理在单个物象中对质感表现的运用。1.接染法——向日葵在传统的工笔画中植物的染法如宋画小品,大致步骤为先勾线,分染结构,后统染、罩染等,当代画家梁文博工笔画作品《骄阳》(图2)中的向日葵运用的“接染法”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此不做过多整体画面的分析,只谈“接染法”对画面的修饰作用),在其创作中有大片的向日葵用黄色、褐色、绿色等颜色交替接染,这样颜色未干时会相互交融的现象从而产生过渡色,待水分干透,绢上会呈现出不均匀的颜色,使植物灵动又充满生机。其效果刚好如同阳光洒在向日葵叶子上产生的斑驳感。而画作中的人物用以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染法,“三矾九染”之中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柔和。这种“一粗一细”好似修辞手段中的“对比”,向日葵的斑驳与人物的工整既相互衬托又相得益彰。2.沥粉法——毛衣在何家英的《红苹果》(图3)中,女孩的毛衣质感的表现就运用了“沥粉法”。“沥粉法”本是传统绘画中花鸟画点蕊常用的,何家英添入了现代的材料,将蛤粉和丙烯颜料调和,灌入针管,然后一点一点挤到画面中,并刷上一层胶膜作为保护,这一个个像浮雕一样的小凸起,让观者感受到毛衣的厚重感。这图3《红苹果》局部图2《骄阳》
本文编号:3488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883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