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自画像中的自我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17:27
“自我”作为人类发展中一直被探寻的重要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认同是个人存在必须经历的问题,通过对“自我”进行分析和发问,能更好的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活动以及精神追求,研究自我认同也是探寻个人内心之谜最好的途径。潘玉良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批留洋女性画家,其本身具有时代所赋予的研究价值,更由于潘玉良个人的特殊成长经历,使她在艺术成就上有着独具魅力的价值特色。本文以潘玉良的自画像为切口,研究其在自画像中所表达的自我认同问题,旨在探讨出潘玉良自画像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分条缕析出她自我认同中复杂和纠缠的变化。笔者通过用绘画专业技法知识对其自画像进行解析,详细阐释在不同自画像中她所表达的自我认知,同时也结合潘玉良其他绘画题材,全面地剖析潘玉良自我认同在不同时刻所体现出来的嬗变。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笔者研究缘起与意义、有关潘玉良的研究文献、笔者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了自我认同与自画像之间的关系,包括自我认同问题溯源、自画像与自我认同之间的联系;第二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探讨了潘玉良自我认同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与潘玉良特殊的成长经历分阶段分析了潘玉良身份认同、群体认...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关于潘玉良生平经历的研究
2.关于潘玉良绘画艺术的研究
3.关于潘玉良女性意识的研究
三、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论文创新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概述
1.研究范围
2.研究对象及其艺术成就
第一章 自我认同与自画像
第一节 自我认同问题溯源
第二节 自我认同与自画像的联系
第二章 潘玉良自我认同探究
第一节 潘玉良个人经历及其自我认同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内心建设
二、家庭与群体关系
三、国家与社会背景
第二节 潘玉良自我认同阶段
一、第一阶段:人格认同与身份认同
二、第二阶段:群体认同
三、第三阶段:性别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认同
第三章 对潘玉良的自我认同的思考
第一节 潘玉良的自我认同:多元与嬗变的自我认同
第二节 潘玉良的自我认同对当下艺术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认同理论的内在逻辑[J]. 周金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06)
[2]身体视角下民国时期女学生服饰行为的解读[J]. 郭丰秋,陶辉. 服饰导刊. 2017(01)
[3]离散经历下的认同书写——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观[J]. 许雷.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6)
[4]拣回缺失的笔墨[J]. 石楠. 文学自由谈. 2013(06)
[5]远行与回归——《潘玉良全集·文献卷》序[J]. 殷双喜. 美术研究. 2013(04)
[6]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与男性审美视角的矛盾——以中国古代姬妾妓娼现象为例[J]. 焦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画谁?画什么?——从自画像看民国时期女性西画的图式确立[J]. 姚玳玫. 美术观察. 2011(03)
[8]守护自我:潘玉良与她的画作(1928—1937)[J]. 姚玳玫. 文艺研究. 2010(12)
[9]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J]. 王露霞,张康夫.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0(06)
[10]潘玉良的人物艺术创作[J]. 杨新林. 美术研究. 2008(04)
博士论文
[1]潘玉良绘画研究[D]. 陈天白.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探析[D]. 刘晓辉.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潘玉良的自画像研究[D]. 程小乔.南京大学 2018
[2]试论潘玉良绘画作品中轮廓线的“破”与“立”[D]. 刘胡懿.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D]. 钟亚妹.山东大学 2018
[4]潘玉良自画像研究[D]. 陈青.青岛大学 2018
[5]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研究[D]. 杨丽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6
[6]表征与指认[D]. 吴静.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7]他者的凝视[D]. 王丽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9228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关于潘玉良生平经历的研究
2.关于潘玉良绘画艺术的研究
3.关于潘玉良女性意识的研究
三、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论文创新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概述
1.研究范围
2.研究对象及其艺术成就
第一章 自我认同与自画像
第一节 自我认同问题溯源
第二节 自我认同与自画像的联系
第二章 潘玉良自我认同探究
第一节 潘玉良个人经历及其自我认同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内心建设
二、家庭与群体关系
三、国家与社会背景
第二节 潘玉良自我认同阶段
一、第一阶段:人格认同与身份认同
二、第二阶段:群体认同
三、第三阶段:性别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认同
第三章 对潘玉良的自我认同的思考
第一节 潘玉良的自我认同:多元与嬗变的自我认同
第二节 潘玉良的自我认同对当下艺术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认同理论的内在逻辑[J]. 周金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06)
[2]身体视角下民国时期女学生服饰行为的解读[J]. 郭丰秋,陶辉. 服饰导刊. 2017(01)
[3]离散经历下的认同书写——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观[J]. 许雷.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6)
[4]拣回缺失的笔墨[J]. 石楠. 文学自由谈. 2013(06)
[5]远行与回归——《潘玉良全集·文献卷》序[J]. 殷双喜. 美术研究. 2013(04)
[6]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与男性审美视角的矛盾——以中国古代姬妾妓娼现象为例[J]. 焦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画谁?画什么?——从自画像看民国时期女性西画的图式确立[J]. 姚玳玫. 美术观察. 2011(03)
[8]守护自我:潘玉良与她的画作(1928—1937)[J]. 姚玳玫. 文艺研究. 2010(12)
[9]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J]. 王露霞,张康夫.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0(06)
[10]潘玉良的人物艺术创作[J]. 杨新林. 美术研究. 2008(04)
博士论文
[1]潘玉良绘画研究[D]. 陈天白.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探析[D]. 刘晓辉.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潘玉良的自画像研究[D]. 程小乔.南京大学 2018
[2]试论潘玉良绘画作品中轮廓线的“破”与“立”[D]. 刘胡懿.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D]. 钟亚妹.山东大学 2018
[4]潘玉良自画像研究[D]. 陈青.青岛大学 2018
[5]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研究[D]. 杨丽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6
[6]表征与指认[D]. 吴静.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7]他者的凝视[D]. 王丽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9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8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