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石入画”风尚背景下的黄易花鸟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22:24
黄易,号小松(1744—1802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的金石家、篆刻家与画家。黄家历代为读书世家,黄易尤其受到父亲黄树谷的影响,一生喜爱金石,交友都是当时的金石学名家,他曾多次探访古代碑石留存地进行研究,甚至倾力保护。他为人慈和且刚正,在从仕过程中他继承父业,精究河防事宜,为当时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黄易的篆刻与绘画在艺术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在施安昌先生所撰《黄易,一位值得纪念,有待研究的金石考古学家》一文中,就总结了四个黄易对后代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举动,并提出了六项对黄易研究还待深入的地方,其中一项就是黄易的绘画。我从此入手,经过初步的资料收集得知,因为黄易身份的双重性——既是篆刻家又是画家,他的绘画风格也一直受到了学术界的争议。一方面有学者肯定黄易的金石学养影响了他的绘画,认为黄易的绘画具有“金石味”;而另一方面有学者取保留的态度。本文以此入手通过对黄易生活的社会背景、自身背景和他的金石学养三方面,结合对他的花鸟画风格研究,确认黄易的花鸟确实有金石意味。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月十九”花押Fig2-1InMarchnineteenparaph
图 2-2 张大千《墨荷》 图 2-3 石涛《荷花图》Fig2-2DaqianZhang<Ink lutos> Fig2-3TaoShi<Ink lutos>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八大山人》 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实是在“画”,构图没有明显的留白,除画的内容外都被题跋所填补,整体显得比较匀称,这与赵之谦所追求的不合。石涛与八大虽然深知彼此的风格迥异,非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情谊,反而促进了两人多次合作的欲望,石涛就曾在《与雪个合写兰竹》中题道:“八大山人写兰,清湘大涤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他们积极理解并试图融合与自己不同的画风,这样的精神不可置否地令人赞赏。石涛石涛(1642—1707)比八大小十五岁,原名朱若极,与八大家世相似,同为明代皇室子孙。石涛在三岁时,明朝的命数已走到了尽头,石涛父亲见局势已乱,便披上黄袍,自称监国,不久却被唐王所擒,囚死于福建。所幸家仆喝涛忠心,趁宫乱之际救出石涛,为避开清明两方政权迫害,他们背井离乡逃往武昌,后又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两人相依为命在武昌生活了长达十多年,石涛也在此地渐渐
图 2-2 张大千《墨荷》 图 2-3 石涛《荷花图》Fig2-2DaqianZhang<Ink lutos> Fig2-3TaoShi<Ink lutos>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八大山人》 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实是在“画”,构图没有明显的留白,除画的内容外都被题跋所填补,整体显得比较匀称,这与赵之谦所追求的不合。石涛与八大虽然深知彼此的风格迥异,非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情谊,反而促进了两人多次合作的欲望,石涛就曾在《与雪个合写兰竹》中题道:“八大山人写兰,清湘大涤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他们积极理解并试图融合与自己不同的画风,这样的精神不可置否地令人赞赏。石涛石涛(1642—1707)比八大小十五岁,原名朱若极,与八大家世相似,同为明代皇室子孙。石涛在三岁时,明朝的命数已走到了尽头,石涛父亲见局势已乱,便披上黄袍,自称监国,不久却被唐王所擒,囚死于福建。所幸家仆喝涛忠心,趁宫乱之际救出石涛,为避开清明两方政权迫害,他们背井离乡逃往武昌,后又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两人相依为命在武昌生活了长达十多年,石涛也在此地渐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黄易的家世及生平考略[J]. 朱琪. 荣宝斋. 2015(10)
[2]“金石学”、晚清绘画和民族化因素——以赵之谦“金石入画”思想为例[J]. 李明. 艺术设计研究. 2011(03)
[3]黄易访碑活动与交友(一)——乾嘉时期的访碑风气[J]. 叶玉. 荣宝斋. 2010(03)
[4]黄易,一位值得纪念,有待研究的金石考古家[J]. 施安昌. 紫禁城. 2010(01)
[5]书法兼之画法——八大山人书法艺术研究[J]. 胡光华. 文艺研究. 2006(11)
[6]浅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艺术[J]. 张树洪. 齐鲁艺苑. 2003(03)
硕士论文
[1]石涛书法研究[D]. 耿言妮.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8193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月十九”花押Fig2-1InMarchnineteenparaph
图 2-2 张大千《墨荷》 图 2-3 石涛《荷花图》Fig2-2DaqianZhang<Ink lutos> Fig2-3TaoShi<Ink lutos>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八大山人》 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实是在“画”,构图没有明显的留白,除画的内容外都被题跋所填补,整体显得比较匀称,这与赵之谦所追求的不合。石涛与八大虽然深知彼此的风格迥异,非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情谊,反而促进了两人多次合作的欲望,石涛就曾在《与雪个合写兰竹》中题道:“八大山人写兰,清湘大涤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他们积极理解并试图融合与自己不同的画风,这样的精神不可置否地令人赞赏。石涛石涛(1642—1707)比八大小十五岁,原名朱若极,与八大家世相似,同为明代皇室子孙。石涛在三岁时,明朝的命数已走到了尽头,石涛父亲见局势已乱,便披上黄袍,自称监国,不久却被唐王所擒,囚死于福建。所幸家仆喝涛忠心,趁宫乱之际救出石涛,为避开清明两方政权迫害,他们背井离乡逃往武昌,后又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两人相依为命在武昌生活了长达十多年,石涛也在此地渐渐
图 2-2 张大千《墨荷》 图 2-3 石涛《荷花图》Fig2-2DaqianZhang<Ink lutos> Fig2-3TaoShi<Ink lutos>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八大山人》 图片来源:《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实是在“画”,构图没有明显的留白,除画的内容外都被题跋所填补,整体显得比较匀称,这与赵之谦所追求的不合。石涛与八大虽然深知彼此的风格迥异,非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情谊,反而促进了两人多次合作的欲望,石涛就曾在《与雪个合写兰竹》中题道:“八大山人写兰,清湘大涤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他们积极理解并试图融合与自己不同的画风,这样的精神不可置否地令人赞赏。石涛石涛(1642—1707)比八大小十五岁,原名朱若极,与八大家世相似,同为明代皇室子孙。石涛在三岁时,明朝的命数已走到了尽头,石涛父亲见局势已乱,便披上黄袍,自称监国,不久却被唐王所擒,囚死于福建。所幸家仆喝涛忠心,趁宫乱之际救出石涛,为避开清明两方政权迫害,他们背井离乡逃往武昌,后又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两人相依为命在武昌生活了长达十多年,石涛也在此地渐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黄易的家世及生平考略[J]. 朱琪. 荣宝斋. 2015(10)
[2]“金石学”、晚清绘画和民族化因素——以赵之谦“金石入画”思想为例[J]. 李明. 艺术设计研究. 2011(03)
[3]黄易访碑活动与交友(一)——乾嘉时期的访碑风气[J]. 叶玉. 荣宝斋. 2010(03)
[4]黄易,一位值得纪念,有待研究的金石考古家[J]. 施安昌. 紫禁城. 2010(01)
[5]书法兼之画法——八大山人书法艺术研究[J]. 胡光华. 文艺研究. 2006(11)
[6]浅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艺术[J]. 张树洪. 齐鲁艺苑. 2003(03)
硕士论文
[1]石涛书法研究[D]. 耿言妮.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8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0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