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驹、赵伯骕青绿山水画特点与传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8:36
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以宗室子弟赵伯驹与赵伯骕为代表。二人在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传统设色技法之上,使用文人画思想指导青绿山水的创作,并加入了水墨山水的表现技法,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青绿山水“精工而有士气”的绘画风格。赵伯驹和赵伯骕青绿山水画集众家之长。画面线条精工细腻,色彩明丽但不失活泼清润。使用水墨勾染山石树木,并用大斧劈皴表现结构,营造出清雅秀润的画面意境,创作出介于文人画和院体画之间的青绿山水画。二人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对后代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画家钱选、赵孟頫;明代画家仇英、文徵明;清代画家王翚、袁江、袁耀;近代画家张大千等都深受赵伯驹、赵伯骕青绿山水画风的影响,并在二人绘画风格之上融入了时代特色,加以创新,极大的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形式。赵伯驹和赵伯骕在青绿山水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文献资料中对其二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究赵伯驹与赵伯骕绘画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特征以及对后代青绿山水创作的影响。力争能够对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够重新认识二位在青绿山水画史占据的重要地位。这对梳理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绢本设色纵55.6cm横333.2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构图为北宋时期流行的全景式构图
- 19 -图 4-2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 青绿设色 纵 51.5cm 横 1191cm 现藏故宫博物院纵观《江山秋色图卷》全卷,画面布局严谨,线条勾勒精细但不繁琐,设色绚丽而不俗气,结构繁复而不凌乱。赵伯驹用自己精湛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不同于唐人金碧山水高贵富丽之貌,而呈现天真澹简又有“士气“的青绿山水画作,丰富了传统青绿山水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4.2 图析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赵伯骕所作《万松金阙图》描绘的是南宋都城临安凤凰山一带宫阙的景致,笔
图 4-3 南宋 赵伯骕 万松金阙图 绢本设色 纵 27.7cm 横 136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万松金阙图》(如图 4-3)所描绘的景色不是作者脑海中江南的景色,而是对景写生的画作,画面更加具有灵动性。清人吴升在《大观录》中描述此图:“远山近山,蜿蜒回复,分浅深绿,作横竖大小点。似树非树,似皴非皴,俨若万松盘郁也……(赵伯骕)行笔得北苑(董源)之墨骨,仿右丞(王维)之设色。脱尽窠臼,别开生面。”[31]赵伯骕别具一格的将线钩与没骨、设色与水墨、工笔与写意、简洁与细腻巧妙的融合在画面之中。《万松金阙图》构图巧妙,表现海岸山景的一角。画卷自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仇英青绿山水画风及形成的影响因素[J]. 孙于清. 爱尚美术. 2018(01)
[2]文徵明后期青绿山水的院体类型画风及其原因[J]. 黄文祥. 艺术探索. 2017(06)
[3]浅析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兴盛[J]. 高书芳. 大众文艺. 2017(20)
[4]南宋赵伯驹与赵伯骕青绿山水艺术特点分析[J]. 王哲. 大众文艺. 2016(14)
[5]南宋画坛非主流画家刍议[J]. 张晓颖,鲁力. 东南文化. 2014(05)
[6]试论董其昌“士气说”的美学价值[J]. 薛燕. 理论月刊. 2007(03)
[7]杏衫飞艳惹春烟 独上琼宫卷碧帘——甘肃省图书馆藏赵伯驹《十宫图》赏介[J]. 李金荣. 图书与情报. 2000(04)
博士论文
[1]古代大青绿山水画设色技法演变研究[D]. 常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硕士论文
[1]传统青绿山水画盛衰演变之研究[D]. 江兆强.鲁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07900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绢本设色纵55.6cm横333.2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构图为北宋时期流行的全景式构图
- 19 -图 4-2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 青绿设色 纵 51.5cm 横 1191cm 现藏故宫博物院纵观《江山秋色图卷》全卷,画面布局严谨,线条勾勒精细但不繁琐,设色绚丽而不俗气,结构繁复而不凌乱。赵伯驹用自己精湛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不同于唐人金碧山水高贵富丽之貌,而呈现天真澹简又有“士气“的青绿山水画作,丰富了传统青绿山水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4.2 图析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赵伯骕所作《万松金阙图》描绘的是南宋都城临安凤凰山一带宫阙的景致,笔
图 4-3 南宋 赵伯骕 万松金阙图 绢本设色 纵 27.7cm 横 136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万松金阙图》(如图 4-3)所描绘的景色不是作者脑海中江南的景色,而是对景写生的画作,画面更加具有灵动性。清人吴升在《大观录》中描述此图:“远山近山,蜿蜒回复,分浅深绿,作横竖大小点。似树非树,似皴非皴,俨若万松盘郁也……(赵伯骕)行笔得北苑(董源)之墨骨,仿右丞(王维)之设色。脱尽窠臼,别开生面。”[31]赵伯骕别具一格的将线钩与没骨、设色与水墨、工笔与写意、简洁与细腻巧妙的融合在画面之中。《万松金阙图》构图巧妙,表现海岸山景的一角。画卷自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仇英青绿山水画风及形成的影响因素[J]. 孙于清. 爱尚美术. 2018(01)
[2]文徵明后期青绿山水的院体类型画风及其原因[J]. 黄文祥. 艺术探索. 2017(06)
[3]浅析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兴盛[J]. 高书芳. 大众文艺. 2017(20)
[4]南宋赵伯驹与赵伯骕青绿山水艺术特点分析[J]. 王哲. 大众文艺. 2016(14)
[5]南宋画坛非主流画家刍议[J]. 张晓颖,鲁力. 东南文化. 2014(05)
[6]试论董其昌“士气说”的美学价值[J]. 薛燕. 理论月刊. 2007(03)
[7]杏衫飞艳惹春烟 独上琼宫卷碧帘——甘肃省图书馆藏赵伯驹《十宫图》赏介[J]. 李金荣. 图书与情报. 2000(04)
博士论文
[1]古代大青绿山水画设色技法演变研究[D]. 常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硕士论文
[1]传统青绿山水画盛衰演变之研究[D]. 江兆强.鲁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07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0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