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绘画转变中的马麟
发布时间:2021-12-09 20:31
宋元绘画的转变,经历了从追求再现到追求表现的过程,并且形成了以文人画为绘画主流的传统,而这种转变成为理解中国艺术史的关键。本文在探索宋元绘画的转变中,以马麟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试图在“宫廷画”和“文人画”交接的特殊背景中,通过分析马麟绘画风格的演变与内涵,还原这段再现风格和表现风格相交接的绘画史。研究发现,《静听松风图》和《芳春雨霁图》分别在构图图式和诗意表现方面代表了马麟绘画的典型风格。追溯其风格来源,可知董源一派的书法性用笔与南宋文人画家和宫廷画家的艺术交流提供了马麟绘画风格的构图模式;徽宗时期的画学与文人画的理论为马麟绘画风格中的诗意表现提供了理论来源;南宋皇室中才情雅致的艺术情怀为马麟绘画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宽松的空间。另外,从马麟所处绘画史中“宫廷画”和“文人画”交接的特殊时期看,其绘画风格也体现了对传统绘画中关于书画同源,诗画一律等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马麟绘画作品中“视觉结构”和“笔墨情趣”的相互关联,为14世纪元代文人画传统中诗歌、书法和绘画相得益彰的新风格的形成提供了资源。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马麟作品的风格分析
第一节 马麟现存作品的梳理
一、画史著录的作品
二、存世作品的考订
第二节 马麟作品的代表性风格
一、书写性:《静听松风图》的风格分析
二、诗意空间:《芳春雨霁图》的风格分析
第三节 马麟作品的视觉结构与笔墨
一、书法性用笔的引进
二、视觉图式的突破
第三章 马麟作品的风格来源
第一节 马麟作品风格的直接来源
一、徽宗时期的画学
二、赵孟坚的书写性用笔
第二节 文人士大夫绘画对马麟绘画的影响
一、马麟绘画中的书写性
二、文人身份:从文字到书法
第三节 马麟的绘画对书画同源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一、书画同源观念的渊源
二、马麟绘画中的诗情和画意
第四章 马麟在宋元绘画转变中的作用
第一节 南宋皇室里才情雅致的世界
第二节 宫廷画与文入画的桥梁:马麟绘画的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著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的根源与适用范围[J]. 杨贤宗. 新美术. 2010(06)
[2]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J]. 缪哲. 读书. 2010(11)
[3]列文森与我的研究模式[J]. 高居翰,杨多. 读书. 2010(05)
[4]“结构分析”与中国画风格史的重构——论方闻《心印》中的风格研究[J]. 张晓剑. 新美术. 2010(02)
[5]中国历代绘画研究概况[J]. 陈葆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2)
[6]中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理想的兴衰[J]. 高居翰,任晓炜. 美术研究. 2009(01)
[7]谈文字与图像结合进程中宫廷艺术的作用——以南宋宁宗皇后杨妹子的题画诗为例[J]. 胡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1)
[8]评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J]. 方闻. 新美术. 2008(03)
[9]问题与方法:中国艺术史研究答问(上)[J]. 方闻,谢伯柯,何金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3)
[10]什么是艺术史? 为什么是艺术史?——方闻先生中国艺术史研究札记[J]. 黄厚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D]. 彭慧萍.中央美术学院 2005
[2]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 顾平.南京艺术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53126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马麟作品的风格分析
第一节 马麟现存作品的梳理
一、画史著录的作品
二、存世作品的考订
第二节 马麟作品的代表性风格
一、书写性:《静听松风图》的风格分析
二、诗意空间:《芳春雨霁图》的风格分析
第三节 马麟作品的视觉结构与笔墨
一、书法性用笔的引进
二、视觉图式的突破
第三章 马麟作品的风格来源
第一节 马麟作品风格的直接来源
一、徽宗时期的画学
二、赵孟坚的书写性用笔
第二节 文人士大夫绘画对马麟绘画的影响
一、马麟绘画中的书写性
二、文人身份:从文字到书法
第三节 马麟的绘画对书画同源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一、书画同源观念的渊源
二、马麟绘画中的诗情和画意
第四章 马麟在宋元绘画转变中的作用
第一节 南宋皇室里才情雅致的世界
第二节 宫廷画与文入画的桥梁:马麟绘画的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著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的根源与适用范围[J]. 杨贤宗. 新美术. 2010(06)
[2]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J]. 缪哲. 读书. 2010(11)
[3]列文森与我的研究模式[J]. 高居翰,杨多. 读书. 2010(05)
[4]“结构分析”与中国画风格史的重构——论方闻《心印》中的风格研究[J]. 张晓剑. 新美术. 2010(02)
[5]中国历代绘画研究概况[J]. 陈葆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2)
[6]中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理想的兴衰[J]. 高居翰,任晓炜. 美术研究. 2009(01)
[7]谈文字与图像结合进程中宫廷艺术的作用——以南宋宁宗皇后杨妹子的题画诗为例[J]. 胡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1)
[8]评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J]. 方闻. 新美术. 2008(03)
[9]问题与方法:中国艺术史研究答问(上)[J]. 方闻,谢伯柯,何金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3)
[10]什么是艺术史? 为什么是艺术史?——方闻先生中国艺术史研究札记[J]. 黄厚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D]. 彭慧萍.中央美术学院 2005
[2]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 顾平.南京艺术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531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3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