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光”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与表现
发布时间:2021-12-10 18:27
众所周知,绘画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而视觉艺术自然离不开“光”。传统中国画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光”的表达还处于十分朦胧,含蓄的状态。传统工笔花鸟画更是如此,历代画家对于“光”的研究与表现也处于初级或无意识的状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西方文化交汇,各种新的艺术观念,文化思潮的涌入,为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创作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使我们的传统中国画艺术越来越多元化。而当代工笔花鸟画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经过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画家有意识的直接把“光”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引入到自己作品当中,一部分画家则利用“光”在观察方法和造型手法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与传统中国画线造型的方式上的差异进行研究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增添了新的面貌,提出了新的审美内容,使当代工笔花鸟画在新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尝试通过“光”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于表现的研究并结合本人自身研究生期间艺术创作的现实感悟,归纳总结,得出观点。本文第二章“光”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从古今中外的画作以及理论著作入手,横向纵向的类比研究,梳理出有关于“光”的表现与应用的理论文...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图 2-1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图 2-2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宋代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曾对五代画家董源的《落照图》有这样的评价“近视天功,远视村落沓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然反照之光,此妙处也。⑹”虽然《落照图》现已失传,我们无法从这件作品中直观的去理解沈括对于他的作品中对于光的表现的叙述是否确实。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董源现存的作品《夏山图》(图 2-2)中来一窥究竟。画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深灰色的笔墨点苔来衬托山顶明亮的石头,仿佛阳光轻轻的掠过低矮的山丘,还有树丛中斑斑点点的淡墨,也正是阳光穿透树叶所留下的点点光斑。董源正是通过这些精巧的安排,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光线的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传统中国绘画或多或少对于光都在画面中有所呈现,例如石涛的《搜尽其峰图卷》(图 2-3)和《双清阁图卷》(图 2-4),其中的树木山石在画家的笔墨处理下多少让人有光影明暗关系的感觉。但是不得不承认,纵观中国绘画史,对于光在画面中的表现和相对应的理论研究都还是处于朦胧状
这是由于传统中国画的基本创作理念是更多的关注点在意境,笔墨和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等的表达上,忽视了光这一客观存在的自然元素。图2-3 清 石涛 搜尽奇峰图卷(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意象绘画语言的主角[J]. 孙德明. 美术大观. 2007(11)
[2]浅析中国现代重彩画的用光与用色[J]. 王小元. 国画家. 2007(03)
[3]简析中国绘画用光及其科学性[J]. 陈钦瑜.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5(02)
[4]浅谈光与色对现代中国画创新的影响[J]. 徐铭. 理论与创作. 2005(03)
[5]凹凸与明暗——东西方立体画法比较[J]. 王镛. 文艺研究. 1998(02)
硕士论文
[1]当代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研究[D]. 于文静.湖南科技大学 2013
[2]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光感表现研究[D]. 陈斌.西南大学 2012
[3]论光感因素在中国画中的表现[D]. 张璐.新疆师范大学 2009
[4]解读“光”在油画中的意蕴[D]. 郑亚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3163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图 2-1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图 2-2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宋代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曾对五代画家董源的《落照图》有这样的评价“近视天功,远视村落沓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然反照之光,此妙处也。⑹”虽然《落照图》现已失传,我们无法从这件作品中直观的去理解沈括对于他的作品中对于光的表现的叙述是否确实。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董源现存的作品《夏山图》(图 2-2)中来一窥究竟。画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深灰色的笔墨点苔来衬托山顶明亮的石头,仿佛阳光轻轻的掠过低矮的山丘,还有树丛中斑斑点点的淡墨,也正是阳光穿透树叶所留下的点点光斑。董源正是通过这些精巧的安排,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光线的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传统中国绘画或多或少对于光都在画面中有所呈现,例如石涛的《搜尽其峰图卷》(图 2-3)和《双清阁图卷》(图 2-4),其中的树木山石在画家的笔墨处理下多少让人有光影明暗关系的感觉。但是不得不承认,纵观中国绘画史,对于光在画面中的表现和相对应的理论研究都还是处于朦胧状
这是由于传统中国画的基本创作理念是更多的关注点在意境,笔墨和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等的表达上,忽视了光这一客观存在的自然元素。图2-3 清 石涛 搜尽奇峰图卷(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意象绘画语言的主角[J]. 孙德明. 美术大观. 2007(11)
[2]浅析中国现代重彩画的用光与用色[J]. 王小元. 国画家. 2007(03)
[3]简析中国绘画用光及其科学性[J]. 陈钦瑜.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5(02)
[4]浅谈光与色对现代中国画创新的影响[J]. 徐铭. 理论与创作. 2005(03)
[5]凹凸与明暗——东西方立体画法比较[J]. 王镛. 文艺研究. 1998(02)
硕士论文
[1]当代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研究[D]. 于文静.湖南科技大学 2013
[2]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光感表现研究[D]. 陈斌.西南大学 2012
[3]论光感因素在中国画中的表现[D]. 张璐.新疆师范大学 2009
[4]解读“光”在油画中的意蕴[D]. 郑亚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3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3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