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探析
发布时间:2021-12-10 15:28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大科,在中国古代美术史部分占大部分篇章,可见中国山水画的兴盛。点景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点景人物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意义和价值,而且包涵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内涵。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是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中国山水画的产生是植根于中国哲学、文化之中。体现着“天人合一”思想,它强调了人的生命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同一,主客的统一。强调画家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在观察、体悟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表现其内在的美与神韵,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山水画的点景人物的出现,正是体现这种理念和思想的需要和体现。本本通过理论上的论述,阐明山水画点景人物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内涵的,厘清中国山水画的文脉,以试图对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旨在希望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人文内涵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增进理解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和意义。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l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点景虽小,但可以传递出大的意象和内涵
非”、“知足逍遥”、“独与天地精神相径来的”的“清净无为”、“自然虚淡”的老庄思想,取而代之的社会主流意识是一种对华贵丰裕生活的向往和歌颂。被誉为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标志的作品—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图1一3,局部),是一件青绿设色山水,颇有金碧之感。此图描绘的是贵族游春的情景,游者有的骑马,有的荡舟,还有的若是闲庭信步,甚是悠闲,点景人物的这种描绘显示出了一派游春景象。山峰起伏有层峦叠嶂之势,山间的台阁、屋宇、小桥等的描绘手法甚是工细规整,山间树木争相吐绿展翠,山花烂漫,营造了春意盎然的画面效果。水波纹鳞层层推后,有咫尺千里之感,基本上摆脱了北朝山水画“人大于山,或水不容泛,树若分臂布指”的幼稚状态。这幅画的点景人物,技法和结构都是非常严谨
非”、“知足逍遥”、“独与天地精神相径来的”的“清净无为”、“自然虚淡”的老庄思想,取而代之的社会主流意识是一种对华贵丰裕生活的向往和歌颂。被誉为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标志的作品—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图1一3,局部),是一件青绿设色山水,颇有金碧之感。此图描绘的是贵族游春的情景,游者有的骑马,有的荡舟,还有的若是闲庭信步,甚是悠闲,点景人物的这种描绘显示出了一派游春景象。山峰起伏有层峦叠嶂之势,山间的台阁、屋宇、小桥等的描绘手法甚是工细规整,山间树木争相吐绿展翠,山花烂漫,营造了春意盎然的画面效果。水波纹鳞层层推后,有咫尺千里之感,基本上摆脱了北朝山水画“人大于山,或水不容泛,树若分臂布指”的幼稚状态。这幅画的点景人物,技法和结构都是非常严谨
本文编号:3532893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l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点景虽小,但可以传递出大的意象和内涵
非”、“知足逍遥”、“独与天地精神相径来的”的“清净无为”、“自然虚淡”的老庄思想,取而代之的社会主流意识是一种对华贵丰裕生活的向往和歌颂。被誉为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标志的作品—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图1一3,局部),是一件青绿设色山水,颇有金碧之感。此图描绘的是贵族游春的情景,游者有的骑马,有的荡舟,还有的若是闲庭信步,甚是悠闲,点景人物的这种描绘显示出了一派游春景象。山峰起伏有层峦叠嶂之势,山间的台阁、屋宇、小桥等的描绘手法甚是工细规整,山间树木争相吐绿展翠,山花烂漫,营造了春意盎然的画面效果。水波纹鳞层层推后,有咫尺千里之感,基本上摆脱了北朝山水画“人大于山,或水不容泛,树若分臂布指”的幼稚状态。这幅画的点景人物,技法和结构都是非常严谨
非”、“知足逍遥”、“独与天地精神相径来的”的“清净无为”、“自然虚淡”的老庄思想,取而代之的社会主流意识是一种对华贵丰裕生活的向往和歌颂。被誉为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标志的作品—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图1一3,局部),是一件青绿设色山水,颇有金碧之感。此图描绘的是贵族游春的情景,游者有的骑马,有的荡舟,还有的若是闲庭信步,甚是悠闲,点景人物的这种描绘显示出了一派游春景象。山峰起伏有层峦叠嶂之势,山间的台阁、屋宇、小桥等的描绘手法甚是工细规整,山间树木争相吐绿展翠,山花烂漫,营造了春意盎然的画面效果。水波纹鳞层层推后,有咫尺千里之感,基本上摆脱了北朝山水画“人大于山,或水不容泛,树若分臂布指”的幼稚状态。这幅画的点景人物,技法和结构都是非常严谨
本文编号:3532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3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