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皴法探微
本文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开始真正走向成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皴法已经从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皴法是山水画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体现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深入探索山水画皴法的内在价值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文分为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山水画皴法的形式美因素以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皴法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因素。从皴法的美学内涵来看,它也是意象化的语言表达形式。皴法涉及观念和技术两个方面,但他们都是文化之于绘画的映射。第二部分,对皴法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皴法经历了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从隋唐以前的“勾斫—空勾无皴”到五代两宋时期的“皴染俱备”,再到元明清皴法的发展变异。第三部分,对皴法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在了解了山水画皴法的嬗变过程之后,注重研究山水画皴法演变的动因并在肯定山水画精神不变的基础上分析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山水画的皴法所呈现的不同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取向。第四部分,对皴法的现代发展和时代意义进行论述。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在表现语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尤以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石鲁最为突出。第五部分,皴法的继承与发展。历代画家对皴法的研究和探索已经非常的深入,但是笔墨当随时代,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皴法的继承和发展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师古人之迹与师古人之心,其次,师自然以创造出符合现代性要求的山水画表现语言。
【关键词】:山水画 皴法 时代特点 继承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选题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
- 1.3 研究方法9-12
- 第2章 皴法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12-18
- 2.1 皴法的外在形式美12-13
- 2.2 皴法是一种审美意象的外化13-15
- 2.3 皴法是一种文化语言符号15-18
- 第3章 皴法的产生与发展18-22
- 3.1 隋唐时期勾斫——空勾无皴18
- 3.2 五代、两宋时期——勾斫皴染俱备18-19
- 3.3 元、明、清时期——皴法的发展和变异19-22
- 第4章 皴法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取向22-34
- 4.1 五代两宋时期22-28
- 4.1.1 五代时期的南北方皴法22-24
- 4.1.2 两宋时期24-28
- 4.2 元明清时期28-34
- 4.2.1 元代—继承文人画风,披麻、点子皴为主28-30
- 4.2.2 明清时期—派别林立、皴法成熟、30-34
- 第5章 皴法的现代发展和时代意义34-40
- 5.1 黄宾虹——师古人,师造化34-36
- 5.2 李可染——中西合璧36-37
- 5.3 石鲁、傅抱石——个性化表现37-40
- 第6章 继承与发展——中国山水画传统皴法对当下山水画创作的价值意义40-44
- 6.1 师古人之迹与师古人之心40-41
- 6.2 师造化与创造符合现代性要求的山水画表现语言41-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先祥;沈颢的文人画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张九海;;当前五种文化雅俗观商榷[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