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湿地题材及绘画语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1:18

  本文关键词:湿地题材及绘画语言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黑龙江湿地资源异常丰富,北方湿地自然特点特别明显,天高云淡湿的景观婉约中透露着北方的粗犷与奔放。纵观古今,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湿地题材从未被单独进行细致创作,这方面的绘画语言也从未被系统的进行研究和表述。即使在湿地生态倍受瞩目的今天,有关湿地的文化艺术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大力度的发展和繁荣。我省的文化艺术发展虽称不上大发展、大繁荣,但是中国画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大都致力于歌颂黑龙江大美景色的绘画创作,对家乡的山水存有感情,并对我省的自然景观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所以湿地题材绘画的发展和繁荣几乎成了必然,对于湿地题材及绘画语言的研究虽然也只是刚刚起步,但是确有必要。北方山水作为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依据,也有必要深入系统的进行理论性研究和总结。需要在固定的样式和形态里面跳出来分析研究,同时坚持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以便更深入的理解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髓,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进步,在中国画发展的长河中找寻自我。中国画发展于文化的渊源,具有鲜明的人文与哲学色彩,湿地文化的发展必然推动湿地艺术的大发展。
【关键词】:创新 湿地题材 绘画形式 绘画语言 湿地艺术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8
  • 第二章 湿地艺术的美学价值8-20
  • 一、湿地的地理特征8-10
  • 二、湿地艺术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探索10-13
  • 三、湿地绘画题材的重要性及在艺术领域里的价值13-15
  • 四、湿地绘画表现语言的形式和个人符号15-17
  • 五、湿地题材绘画表现语言及符号化的尝试与创新17-19
  • 注释19-20
  • 第三章 湿地题材在中外艺术中的不同表现20-28
  • 一、中国水墨画中的“泽”20-21
  • 二、西方风景画中的雨林和沼泽的呈现21-23
  • 三、不一样的湿地风格23-25
  • 四、当代中国画的湿地绘画25-27
  • 注释27-28
  • 第四章 湿地绘画的表现语言的创新28-35
  • 一、画家对自然地切身感知对绘画语言的影响28-29
  • 二、湿地绘画是中国画的新表现形式29-31
  • 三、传统技法与新表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效果31-32
  • 四、坚持传统与创新是湿地题材绘画的原则32-34
  • 注释34-35
  • 第五章 结论35-37
  • 注释36-37
  • 参考文献37-3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平君;艺术笔记[J];美术观察;2000年06期

2 李如;绘画语言问题四议[J];齐鲁艺苑;2000年01期

3 龙国耀;;绘画语言及感染力[J];北方美术;2000年02期

4 汪为胜;谱写艺术新篇章——杜应强山水画刍议[J];书画艺术;2001年06期

5 肖舜之;绘画语言秩序之我见[J];美术观察;2002年09期

6 祁海峰;心语[J];美术观察;2002年12期

7 蒋熠;;浅谈绘画语言中的形式美[J];美术大观;2003年07期

8 何建成;浅述绘画语言与商标[J];美术学报;2004年03期

9 梁冰;浅析现代绘画语言[J];戏剧文学;2004年08期

10 高岭;关于现代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考[J];艺术·生活;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亚萌;沂蒙画派:用绘画语言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韦德;用绘画语言展示优秀民族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杜牧野;漫谈绘画语言的创新[N];美术报;2007年

4 韩国榛;诗境的追寻[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 相对画派创始人 薛宣林;原始绘画语言符号及美术的分类[N];美术报;2006年

6 商报记者 丛晓燕;张波:编织的梦幻[N];北京商报;2010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邓福星;现代都市的礼赞[N];美术报;2013年

8 韩墨;现代彩墨——传统绘画语言的拓展[N];美术报;2013年

9 孟佐民;呈现真实的自我[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江舟;感谢阿本[N];美术报;2012年


  本文关键词:湿地题材及绘画语言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8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