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非常规空间并置的象征理性构成

发布时间:2017-06-02 08:25

  本文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绘画中非常规空间并置的象征理性构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财富,人们也都逐渐适应了欣赏“快餐文化”,流行“浅阅读’,很缺乏对于文化深层次的研究,虽然更易接受新事物但想象力缺乏。对于想象力不管在人类生活的哪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民族失去了想象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想象的获取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对人性的感怀,对周围的事物敢于打破常规空间,建立新秩序。超现实主义虽在绘画史上存在时间短暂,但对当时的其他画派以及至今的很多艺术创作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原因在于它非比寻常的想象力,艺术最需要的是想象力,超现实主义画派在领会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后,受到启发,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常规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致力于突破和人类的精神层面探索,将梦境中多个空间的并置呈现在画面中,尝试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和无意识与画面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画风。本文通过对超现实主义几位代表画家马格利特、达利、契里柯的思想和作品的举例分析,透彻到一幅作品的每一个点来论证超现实主义画家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突破常规空间,打破思维的一般定式,构成一种具有意象意味的象征理性。“象征理性”这一概念是据本人通过长期的绘画学习和研究,以及对艺术领域多个方面的涉及,并经过一定的阅读量,结合自己的创作所思而提出的观点。具体来说象征理性是指在绘画中运用不同来源的形象(意象,如诗歌中的产生的意象)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描绘而产生具有哲理特征的想象。本文是先通过对“象征理性”这一词语的概念进行规定,以总分总的逻辑结构,进行论述。总是先对“象征理性”的来源说明和名词解释,再通过对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观念语言的不同进行论述,把每一幅作品都抽丝剥茧,对细节作出分析,论述超现实主义画家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常规空间进行并置,产生不同于已有视觉形象的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作品上升到另一个想象的高度。最后对超现实主义画家的论述进行总结,得出超现实主义画家通过非常规空间并置得到象征理性。想象力当代艺术创作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元素,本文试想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画家如何构成象征理性这一想象力,对在以后绘画创作中得到新的创作理念而进行启发。
【关键词】:想象力 象征理性 超现实主义 非常规空间并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0
  • 1 非常规空间并置和象征理性的概念阐述10-11
  • 1.1 象征理性概念阐述10
  • 1.2 非常规空间并置概念阐述10-11
  • 2 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形成11-14
  • 2.1 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形成背景11-12
  • 2.2 超现实画派的理论起源12-14
  • 3 超现实画派中独特的观念语言14-29
  • 3.1 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绘画中视觉形象的并置与排列方式14-26
  • 3.1.1 马格利特——不同视觉形象的并置14-17
  • 3.1.2 契里柯——非常规空间并置的冷寂与神秘17-20
  • 3.1.3 达利——潜意识图像的拆分与组合20-26
  • 3.2 超现实画派代表画家在空间并置中运用观念语言相同和绘画语言的不同1826-29
  • 3.2.1 超现实绘画代表画家在空间并置中运用观念语言的相同点26-27
  • 3.2.2 超现实绘画代表画家在空间并置中运用绘画语言的不同点27-29
  • 4 非常规空间并置在西方艺术中的构成与作用29-32
  • 4.1 西方油画中非常规空间并置的运用29-30
  • 4.2 当代装置影像艺术中非常规空间并置的运用30-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4
  • 后记34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志广;浅谈心理学与雕塑创作[D];鲁迅美术学院;2013年

2 张峰;误读成就的天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绘画中非常规空间并置的象征理性构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14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