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涂鸦壁画现状考察
发布时间:2017-06-02 14:13
本文关键词:北京涂鸦壁画现状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涂鸦是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70、80年代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的非主流的自觉性和主观性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被贴上“叛逆”标签的艺术,涂鸦自身复杂的社会成因和边缘化、草根性质,使各界一直对其褒贬不一。然而,抛开藐视的眼光甚至严厉的诟病不说,仅就涂鸦从产生到今日,持续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而难以抹去,就足以说明涂鸦有其存在的理由。 在北京,涂鸦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产生至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北京涂鸦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其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主要的涂鸦场所?有什么样的涂鸦人和涂鸦团队?其涂鸦内容和艺术形式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对人们认识涂鸦这一独特的艺术以及北京涂鸦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依托于对北京城市中涂鸦艺术的深入调研,在拍摄、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整理大量涂鸦文献的基础上,对北京涂鸦艺术的滥觞、发展过程的进行梳理;通过对涂鸦人及其团体的采访和对具体涂鸦场所及其作品的考察分析,厘清了北京涂鸦人的系谱以及作品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表现手法。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北京涂鸦有其自身的特质:首先,由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特殊地缘,使国内外许多涂鸦人集中或集聚于此,呈现出涂鸦活动多、交流频繁的特点。其二,由于涂鸦人执业方式和层次结构的多样化,使北京涂鸦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其三,北京涂鸦场所较多、普及面较大,,特别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场所,使涂鸦成为一种公众可以接受的街头艺术;其四,与国外原生性涂鸦的“叛逆”、“反主流”比较,北京涂鸦呈现出某种妥协性或适应性,相对宽松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涂鸦行为,以及多样性的涂鸦人的生存方式,使北京涂鸦艺术具有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北京涂鸦 发展现状 涂鸦场所 形式风格 可持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8.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课题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8-9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9-12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北京涂鸦发展综述13-28
- 2.1 “涂鸦”概念简述13-14
- 2.2 北京街头涂鸦的发展沿革14-28
- 2.2.1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的滥觞期14-15
- 2.2.2 2000 年后的快速发展和兴盛期15-26
- 2.2.3 促成涂鸦交流互动的传媒26-28
- 第三章 北京主要的涂鸦艺术场所梳理28-43
- 3.1 798 艺术区及周边28-31
- 3.2 樱花东街和北京服装学院周边31-34
- 3.3 三里屯商业区34-36
- 3.4 鼓楼东大街36-37
- 3.5 地铁沿线37-38
- 3.6 人民大学南路及春华路38-39
- 3.7 京密路39-41
- 3.8 苹果社区41
- 3.9 其他41-43
- 第四章 北京涂鸦人及其涂鸦作品43-69
- 4.1 北京的涂鸦人43-59
- 4.1.1 艺术家43-45
- 4.1.2 在读大学生45-48
- 4.1.3 上班族48-51
- 4.1.4 专门涂鸦人51-54
- 4.1.5 外国人54-59
- 4.2 北京的涂鸦团队59-69
- 4.2.1 观音团队(KWANYIN CLAN)及水墨主题涂鸦代表作品59-61
- 4.2.2 北京喷子团队(BJPZ Crew) 及主题涂鸦代表作品61-64
- 4.2.3 ABS 团队及主题涂鸦代表作品64-67
- 4.2.4 其他涂鸦团队67-69
- 第五章 北京涂鸦形式风格研究69-81
- 5.1 TAG 简单签名70-71
- 5.2 THROW-UP “崩”71-72
- 5.3 PIECE 单幅作品72-75
- 5.3.1 OLDSCHOOL 传统风格73-75
- 5.3.2 NEWSTYLE 新风格75
- 5.4 CHARACTER 角色75-77
- 5.5 MURAL 主题涂鸦77-78
- 5.6 STENCIL 模版涂鸦78-79
- 5.7 STICKER 贴纸79-81
- 第六章 北京涂鸦特性评述81-87
- 6.1 涂鸦场所的多样性81-82
- 6.2 交流频繁的涂鸦活动82-83
- 6.3 涂鸦者的适应性83
- 6.4 作品丰富但犀利性弱化83-84
- 6.5 作者层次和执业方式多样化84-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0-91
- 致谢91
本文关键词:北京涂鸦壁画现状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1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