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清朝与民国时期鄂西土家族丧葬绘画形式语言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2:03

  本文关键词:清朝与民国时期鄂西土家族丧葬绘画形式语言的差异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家族丧葬绘画 形式语言 差异性


【摘要】:土家族丧葬绘画又称“神图”,是土家族在进行丧葬活动中的祭祀摆件,多由祭祀主持者“土老师”绘制而成,他表现了土家族在丧葬祭祀活动中的特有风俗文化,对于长期没有文字系统的土家族来说,土家族丧葬绘画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土家族丧葬文化的图像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土家族民俗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土葬形式的渐渐消亡,土家族的丧葬活动也越来越少。现存的土家族丧葬绘画作品大多来源于清朝与民国时期。研究现存的清朝于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绘画作品不难发现两个时期作品的形式语言意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致原因在于土家族分布于湘鄂渝黔毗邻地区,由于所处的地域关系,土家族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但呈现出本民族传承与发展中的独一性,同时受到了湘鄂渝黔地区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多元性的一面。特别是在清朝时期改土归流制度的兴起到衰落时期中,土家文化经历了同中原文化日趋融合而又逐渐回归本民族特色的过程,而改土归流对土家族丧葬绘画的形式语言的影响尤其明显。本论文将以巴东县和长阳县向军、张昌福、覃春源收藏的丧葬画作品为例,概述清朝及民国土家族丧葬绘画基本状况,通过作品研究与实地考察基础之上,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归纳、图示等多种方法对土家族丧葬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做以下几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包括技法与材料的差异;笔触与肌理的差异;内容与构图以及形象表现的差异。通过研究,归纳清朝与民国时期土家丧葬绘画的各自的形式语言特点,区分它们的不同处,为如何鉴定清朝与民国时期土家丧葬绘画提供理论依据。为清朝到民国时期土家丧葬习俗的衍变和这一时期土家族文化的发展的研究提供丧葬绘画方面的理论依据。同时从丧葬绘画方面分析清朝到民国时期土家族民俗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差异性研究为基础推论清朝到民国其它民族丧葬习俗对土家族的影响。最后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角度,研究土家族丧葬绘画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如何妥善的继承及发扬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给出笔者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土家族丧葬绘画 形式语言 差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1 绪论10-20
  • 1.1 问题的提出10-15
  • 1.1.1 研究的背景11-12
  • 1.1.2 研究的目的12-13
  • 1.1.3 研究的意义13-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5-16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6-20
  • 1.3.1 研究方法16-17
  • 1.3.2 研究思路17-20
  • 2 土家族历史上的丧葬活动与丧葬绘画20-29
  • 2.1 历史中土家族的丧葬活动20-23
  • 2.2 土家族葬礼中的珍贵文物:丧葬绘画23-28
  • 2.2.1 土家族丧葬绘画的形式内容23-26
  • 2.2.2 土家族丧葬绘画在土家葬礼中的功能作用26-27
  • 2.2.3 土家族丧葬绘画的文化价值.27-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3 形式语言的转变: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土家族丧葬绘画29-34
  • 3.1 清朝改土归流影响下的土家族丧葬习俗及丧葬绘画29-32
  • 3.1.1 清改土归流后土家丧葬习俗的汉化29-30
  • 3.1.2 形式语言的转变:汉文化影响下的土家族丧葬绘画30-32
  • 3.2 民国时期的土家族丧葬绘画32-34
  • 3.2.1 清末民初土家社会的变化及土家族文化的多元化32
  • 3.2.2 形式语言的回归:土家文化的复苏在丧葬绘画中的体现32-34
  • 4 清朝与民国时期鄂西土家族丧葬绘画形式语言的差异性34-48
  • 4.1 案例介绍:鄂西地区向军、张昌福、覃春源收藏的土家族丧葬画34-36
  • 4.1.1 清朝时期土家族丧葬画:向军、张昌福收藏作品介绍34-35
  • 4.1.2 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画:覃春源收藏作品介绍35-36
  • 4.2 案例比较:清朝与民国时期鄂西土家族丧葬绘画形式语言的差异性36-47
  • 4.2.1 造型的差异36-41
  • 4.2.2 色彩的差异41-43
  • 4.2.3 构图的差异43-44
  • 4.2.4 材料技法的差异44-46
  • 4.2.5 笔触肌理的差异46-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5结论与展望48-51
  • 5.1 主要结论48-49
  • 5.2 创新点49-50
  • 5.3 未来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3-54
  • 附录B:图例54-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凤林;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J];北方论丛;1996年05期

2 黄河;;元明清水陆画浅说[J];佛教文化;2006年02期

3 郭磊;;土家族丧葬习惯法的变迁及其功能研究——以长阳贺家坪为例[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4期

4 李储林;;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5 黄作;林皮维;;浅析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的文化艺术特征——以湖北地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民间绘画田野调查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程格格;;浅析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7 李雪蓓;;论三峡民间美术“土气”的文化内涵[J];大舞台;2013年01期

8 熊晓辉;;论早期时代巴文化与土家文化之融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曹毅;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及其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罗鹏;一份关于土家族丧葬习俗的田野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631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31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