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由技及道—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家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承发展,由技及道—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家个案研究
【摘要】:在当代水彩画坛上,水彩画艺术发展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水彩画家倍出,但是在推进水彩画发展的途中仍有一些艺术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他们作为水彩画界的领军人物为水彩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水彩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中,我有意选择了三位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来探讨在水彩画发展中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的艺术家们,以及他们在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由技及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道路--艺术风格、创作倾向和审美情感。这三位艺术家是周刚、陈坚和赵云龙。作为一门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水彩画在绘画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现在水彩画的艺术市场无比活跃,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水彩画的发展。作为一名水彩画艺术家在艺术道路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传统,放眼世界,兼容并蓄,求知求新。了解和参悟水彩画在中国的各个时期所形成的风格和面貌,融入现代社会的元素,发展创新,由技及道,不断深化和提升水彩画的视觉品质。本文结合传统水彩画的发展特点和现在水彩画的多元化繁荣局面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从三位艺术家个案的研究中分析他们迥异的艺术道路,从而把握水彩画的创作方法和精神内涵。在推进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水彩画放到大美术之中进行探索,要从绘画的本质上去研究分析,继承传统水彩画的精髓,由技及道,融入自身的艺术风格,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水彩画 传承 发展 技 道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传承发展”与“由技及道”的理论概述8-13
- (一)“传承发展--由技及道”8-10
- (二)“技”与“道”的内涵及界定10-12
- (三)“由技及道”12-13
- 二、形式的简约与精神的深刻--陈坚艺术创作之路13-19
- (一)承传统,展风格13-15
- (二)“深刻的简约”--艺术创作融贯升华15-19
- 三、周刚艺术创作的韵律美和心物交融的境界追求19-24
- (一)“韵律之美”--艺术创作的坚守和自省19-21
- (二)“由外而内”--艺术创作的生命意识21-24
- 四、水韵特质之美--赵云龙情系写生24-29
- (一)“情”之所系--“承古人,法自然”24-26
- (二)“水韵特质之美”--“师造化,,中心源”26-29
- 五、“由技及道”--艺术审美“返朴归真”29-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3
- 后记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苏勇;内与外的限制——合肥东方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4 黄超;;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区控制规划浅析——以九华山佛光大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5 刘晓晨;宋磊;;作为户外游憩空间的名胜古迹的设计营造研究——以青岛崂山太清游览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6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唐果;;对《浮士德》的生命美学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余振齐;;当下:我们能艺术化生存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洪拓青;;风景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刘玉;;魏晋女性与“越名教而任自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史修永;;从焦虑体验的角度看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吴晓;王芳;;王辛笛诗歌的禅学意蕴[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5 张磊;沈科进;;色彩调和理论探究[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周静雨;;寻找普鲁斯特笔下的自然景色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郭进华;;剑川木雕格子门装饰图案审美——以朱柳村为例[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8 李成龙;秦小幰;;室内色彩与空间[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林岚;;禅宗对中国文人画之影响[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10 张道葵;;空白与接受——中西审美经验比较[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耿鑫瑶;用情勾画灵魂的表现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晶;具象绘画的抽象意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欣妍;论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版画创作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苗红润;融合抽象画特质的版画创作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3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