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芥子园画传》论中国山水画程式
本文关键词:从《芥子园画传》论中国山水画程式
【摘要】: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程式。程式可以说是一种载体,通过规定的动作、形象表达固定的意思或是具体物象。它是在某种艺术达到足够成熟后才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固化的表现形式。程式的形成决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就是历史经验的累积。也正因此,程式可以被看作传统技艺的流传方式之一。中国山水画程式也不例外,从早期画谱直到程式的集大成刊物《芥子园画传》,我们看到在山水画的发展中,程式体系的逐渐完备。然而,这个体系并非人人称赞,它即被人们所推崇也为人们所诟病。山水画程式对经验的提炼给了学习者一个方便法门,其所特有的符号性使得传统技艺被更有效的接受,吸收;秩序性使得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写意性则另使用者能在造型与笔墨之间获得更大的传达自己意思的空间。其本身当然算得是绘画发展的成果。但,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空摹其形不得其意而使得画面变得千篇一律。这样,程式反倒被一部分人认为是一种桎i[。人们对程式的矛盾态度也正是对传统画法的态度。这种矛盾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越发深重。那么,今天作为一个山水画的学习者应不应该学习程式呢?换言之,究竟应否传习传统呢?我想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里要进一步提出的问题是:程式给予了什么,我们究竟可以向它学习什么?最显而易见的当然是极具符号性的图式,以及与图式互相发明的文字说明。它们是历史经验最为直接同时也是最为典型的呈现。这是程式给与的最表层的营养,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对繁多的经验进行选取,及典型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套完整的、并且是公认的审美标准。程式的形成所反映的是整个领域的审美取向。只有了解程式为什么显现出这样的表象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它所给出的表象,而不陷入一种僵死的抄写。所以,程式问题其实是一个绘画标准的问题。真正的矛盾并不在是不是学习程式,而在于是否能面对或者说承认曾经有过的标准。本文将由《芥子园画传·初集》出发,探讨程式背后的绘画标准。并以一个画人的角度,尝试去探索这些标准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芥子园 程式 符号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绪论6-10
- 1.1 题目来源6-7
- 1.2 文献综述7-8
-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8-10
- 第2章 《芥子园画传》中山水画程式的梳理10-21
- 2.1 程式及《芥子园画传》的历史定位10-14
- 2.2《芥子园画传》程式梳理14-16
- 2.3《芥子园画传》绘画程式中标准的呈现16-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芥子园画传》中绘画标准的由来21-33
- 3.1 “游艺悟道”21-23
- 3.2 “形”与“神”与“形神”23-28
- 3.3 程式对形神关系的和谐呈现28-31
- 3.4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山水画程式具体呈现出的特性33-42
- 4.1 符号性33-37
- 4.2 秩序性37-39
- 4.3 写意性39-40
- 4.4 本章小结40-42
- 第5章 山水画程式的“承”与“传”42-45
- 5.1《芥子园画传》的普及教育作用42-43
- 5.2《芥子园画传》的再创造43-44
- 5.3 本章小结44-45
- 第6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A《树谱》及《山石谱》画法分析表48-58
- 附录B《芥子园画传·初集》所录画家分布表58-60
- 附录C 实景、画谱及画作比对表60-62
- 附录D《芥子园画传》翻画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泉;;我与《芥子园画传》——推介深受影响的一本书[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2年11期
2 徐桂敏;“雕虫小技”绘出一个大世界——写在《新编芥子园画传》前两卷出版之际[J];美术之友;1998年02期
3 王凤云;《新编芥子园画传》之新[J];美术之友;2000年01期
4 刘越;;《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J];文艺评论;2006年06期
5 吴峰风;;《芥子园画传》评述[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6 刘越;;《芥子园画传初集》刻本辨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越;;《芥子园画传初集》法译本注释之评述[J];学术界;2009年01期
8 刘越;;《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的影响[J];文艺评论;2009年05期
9 姚亚龙;;我对《芥子园画传》山水画学习当中的理解与体会[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10 沈鹏;再现生活的技巧积淀──《新编芥子园画传》序言[J];美术之友;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波峰;《芥子园画传》[N];中国商报;2001年
2 四川 彭雄;周日淘得康熙版《芥子园画传》[N];中国商报;2001年
3 李维基;画谱画册收藏行情见涨[N];市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越;《芥子园画传初集》考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袁学军;《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画法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生龙;《芥子园画传》花鸟画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杨立一;从《芥子园画传》论中国山水画程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潘剑锋;《芥子园画传初集》探析[D];天津美术学院;2009年
4 张大源;新旧《芥子园画传》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5 房亮;《芥子园画传》版印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晴;《芥子园画传》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倩;《芥子园画传》雕版技法的再探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8 许洪林;不要符号的符号[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何永祥;《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聂晓玲;论《芥子园画传》中的绘画艺术思想[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7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9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