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动画创作中的意象思维

发布时间:2017-09-01 03:02

  本文关键词:动画创作中的意象思维


  更多相关文章: 动画创作 意象思维 原型 感知 品格


【摘要】:意象有两个主要的来源,其一为识心所识、托物言志、以象悟道,追求时空间统一的中国古典意象;其二为源自心理学词汇Image,主张以意象的表现代替情感的宣泄,强调情感的形式的西方近现代意象。如今艺术审美及创作中的意象更像是中西交汇融通的元范畴:既需要对“情感的形式”进行生动准确的描绘,又不能使这种“形式的情感”孤立起来,需要与文化表征相联系,体现出与传统文化内涵相一致的内在的必然性。从意象的形态结构看可分为原型物象、感知的象、品格的象。其生成关系为从原型一感知一品格,其意象的内在要求使得最终的品格要回归到原型,因此意象的生成应是从原型起的循环。既从地域文化意象中来又以回归为目的,同时兼具审美创造的属性,使得其既容易被人接受又让人不觉乏味,同时还能使人回忆起心灵深处有意或无意识的民族原始意象。艺术并非是情感的直接宣泄,而应当是心灵的表现。心灵或者说精神从他的性质来说,是无法直接表达的。它需要借助艺术所创造的形象来呈现它的特性,又因其呈现的对象本是不可表达的,因此过于具体的描述会离其本性越来越远,过于抽象的描述又使其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只有意象的表现才能使其最大限度的契合精神的本义。动画作为一种自由度极高的影像传播艺术,不应当只为由仿象所带来的真实消解推波助澜,而应当以“非现实”之身唤醒人们对真实的回归。现代意义的动画也并非单指动态的绘画,而应当称其为广义的动态的图像,又能融入文学、音乐等各艺术门类,因此对艺术的传播及对其意志的表现有非常大的便利条件。在这个“仿象”抹杀“真实”的时代,动画应扛起历史的责任,回归艺术的本性,唤起人们对真实的感知及对文化的渴求。基于此目的,意象思维显得非常合适。以意象冲击仿象,以意象的体验阻止真实的消解,以回归传统的审美代替毫无精神性的把玩。因此把意象思维作为动画的创作观实则是对现代性的一个反思。动画的结构可以分为静态的独立的语言和动态的关联的语境。动画语言包含构成图像的角色造型、镜头构图、景别色彩、声效选择等,语言的存在、交流、传播等要依赖语境的创作,动画的语境就是组成语言的内在逻辑。无论是语言或语境创作,都是对创作对象“物”而言的,那么对作为主体的“我”来说,指导“我”审美创作活动的乃是创作观。意象思维作为创作观对创作主体的引导表现在对其意象生成的思维,即对意象中三个象的比例、属性、层次结构等的思考。通过强调不同的象,可以产生不同的意象表现形式,从而使得动画作品趋于不同的意象风格和形式特点。中国的现代艺术发生的原因乃现实的需要,因而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中国现实的迫切关注;然其发展又明显出于从西方艺术的引进,难以摆脱其刻意模仿的印象。由于其急功近利的特点,使得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精神层面并无深刻的体现。纵使有个别创作者凭借其敏锐的感知触角表现出一些精神意象,但更多的是在机智借鉴其形式手段中浅尝辄止。在二元对立的中国现代艺术背景下,中国意象动画的创作显得进退俩难,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其创作不缺乏形式、也不缺乏想象,缺乏的是意象生成中的起点和终点,即缺乏对原型物象的认识及回归原型意象的途径。因此中国意象动画应立足于“关注当下”,并最终“回归古典”。
【关键词】:动画创作 意象思维 原型 感知 品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8.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三) 研究方法9-11
  • 1. 文献资料整理法10
  • 2. 案例分析法10
  • 3.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10-11
  • 第一章 “意象”解析11-19
  • (一) 意象的来源——偏“意”或偏“象”11-14
  • (二) 意象的结构及生成一象的深入及意的回归14-17
  • (三) 意象思维的艺术表达——以意象的表现代替情感的宣泄17-19
  • 第二章 意象思维创作观在动画创作中的体现19-23
  • (一) 把意象思维作为动画创作观的意义——阻止“仿象”对“真实”的消解19-21
  • (二) 动画创作中意象的表现形式——三个象的强调取舍21-23
  • 第三章 意象思维动画创作的存在状况分析23-27
  • (一) 动画创作中强调原型物象的意象思维作品——《平衡》23-24
  • (二) 动画创作中强调感知的象的意象思维作品——《故事中的故事》24-26
  • (三) 动画创作中强调品格的象的意象思维作品——《探戈》26-27
  • 第四章 中国意象动画的创作之路27-32
  • (一)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背景——二元对立27-29
  • (二) 中国意象动画的立足之地——关注当下29-30
  • (三) 中国意象动画的创作之源——回归古典3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4-35
  • 致谢35-37
  • 附录37-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苏勇;内与外的限制——合肥东方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5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黄超;;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沿线地区控制规划浅析——以九华山佛光大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8 刘晓晨;宋磊;;作为户外游憩空间的名胜古迹的设计营造研究——以青岛崂山太清游览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9 王明居;韩愈美学智慧五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秀廷;论生命哲学的武术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磊;论中国传统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意境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帆;从“意境说”的视角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柴红霞;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6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c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