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双城记—海上画派与苏州书画艺术之交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22:15

  本文关键词:双城记—海上画派与苏州书画艺术之交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民国 苏州 海派


【摘要】:本文以晚清民国时期海派书画家的游踪为线索,追寻海派书画家与苏州之间的联系。进而探讨晚清民国时期海派与苏州之间的艺术交流情况。晚清时期的苏州繁华远过上海,早期的海派书画家多到苏州去卖画、游玩、访友或是工作、学习。这一时期,苏州作为江南的文化中心、收藏中心与交易中心吸引着海派书画家的到来。其后随着上海的逐步繁荣与苏州中心地位的衰落,许多苏州书画家开始流入上海。他们带去了带有吴地传统气息的画风。这些吴地画风在与上海的绘画风尚与绘画市场的交流与磨合的过程中最终构成了海派中的一脉绘画风格,增加了海派的丰富性。本文将用三个部分来说明海派书画家与苏州之间的交流情况:首先作者将介绍苏州的地理、文化概况,以及苏州所拥有的吸引海派书画家的资源。第二章主要分析海派书画家们来苏州的情况,通过踵接相继而来的几位海派书画家在苏州的情况来看苏州带给海派书画家们的资源。第三章分成两个大部分,首先讲述去上海的非艺术界的苏州人的情况,他们将作为为海派书画市场的繁荣提供助力的潜在消费者与赞助人而存在。其次分析去上海活动的几批苏州书画家的概况以及他们带去上海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晚清民国 苏州 海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10
  • 一、晚清苏州的书画概况10-24
  • (一) 晚清苏州的概况10-16
  • (二) 名家与收藏16-21
  • (三) 书画市场21-24
  • 二、来苏州的客人们24-43
  • (一) 游艺24-25
  • (二) 成名25-29
  • (三) 学艺29-35
  • (四) 增益35-40
  • (五) 造就40-43
  • 三、从苏州到上海43-59
  • (一) 来上海的其它苏州人43-46
  • (二) 进入上海的苏州书画家46-52
  • (三) 海派中的苏州画风52-59
  • 结论59-61
  • 图例61-62
  • 附录一62-69
  • 附录二69-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玲;清末民初苏州典当业分布初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2期

2 王军;王庆国;;地方社会力量在灾荒救济中的社会整合作用——以近代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吴珍 ,喻叔英;苏州地区蜘蛛新记录[J];铁道师院学报;1986年S1期

4 黄粟嘉;;从苏州地区历史的沿革看耕作制度的改革[J];农业考古;1986年01期

5 张邦柱,沈自励;浅谈苏州地区地质构造与历史地震[J];铁道师院学报;1989年S1期

6 周莹;赵寅;林娱慰;;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对家具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7 丁瑾;老苏州的轿子[J];江苏地方志;2000年05期

8 唐文权;;苏州工商各业公所的兴废[J];历史研究;1986年03期

9 闻立鼎;六朝时期苏州述略[J];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10 唐文权;近代中外经济联系加强对苏南农村的影响[J];史林;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荣;季伟;王宇清;严永东;周卫芳;朱宏;邵雪军;徐骏;丁云芳;朱焱;;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杜晓晨;柏振江;周利兵;谢敏慧;;苏州地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茂明;;区域交往与苏州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4 陈正荣;季伟;王宇清;严永东;周卫芳;朱宏;邵雪军;徐骏;丁云芳;;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正荣;季伟;王宇清;严永东;周卫芳;朱宏;邵雪军;徐骏;丁云芳;朱焱;;苏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6 沈e,

本文编号:781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81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