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绘画中秩序感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14 02:54
本文关键词:主题性绘画中秩序感解读
【摘要】:画家在实践过程中大多通过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来完成作品。在绘画实践特别是主题性绘画领域的秩序研究却是必要的。一件写实作品不是画家杂乱无章,纯感性的一挥而就的结果,而是需要合理组织画面中的秩序。从写实绘画来看,主题性绘画的秩序相较与其他绘画如风景画、肖像画的秩序更复杂更综合更具研究价值。所以我选择从历史与主题性绘画角度对画面的秩序感加以阐述。在主题性绘画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叙事性。一幅绘画作品要向观者叙述事情,必然是从内容出发,内容决定形式,任何形式的应用都服务于内容。画家设计一幅画面去引导观者阅读,这幅画后面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秩序性。这种秩序性就像用电脑打印一张图片时计算机里存有的对于这张图片的编码程序。但是“编码”这个词说的是图片打印和电视屏幕成像的原理,听起来又过于机械和理性。从一个画家的角度解释绘画过程我更愿意用“秩序”。我首先通过几张画让大家感知到我所谓的秩序。接着就顺理成章的要追问主题性绘画中秩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既然人们把绘画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那笔者就把秩序产生因素分为内容和形式。讨论了现实世界的秩序作用于主题性绘画中的秩序和绘画的形式语言的秩序作用于主题性绘画中秩序的构建。总结了画面中秩序的构建是通过控制各种语言本身和各种语言之间的抽象逻辑来完成的。第三节还分析主题性绘画中建构的空间秩序,通过空间秩序的解释同时也解释了审美层面平衡感,协调感,节奏感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补充说明综合运用秩序的若干问题。强调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一切秩序的规律都只是传达对于主题的态度和看法,不可机巧失本意。对于主题的表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拉大主次悬殊关系营造叙事中心也就是视觉中心。画家对于一张画的呈现担当着编码的工作。然而作为画家又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再现客观存在的现象,毫无疑问会参杂作者的情感,以及对于审美的理解。对于画面的秩序性的把握只能游离于感性和理性、分析和感觉之间,最终还是要以感受来作为评判的标准,理性的分析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更好地画出感受。
【关键词】:主题性绘画 秩序 抽象逻辑 编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引言6-7
- 第一章.画面秩序的感受7-9
- 第二章.主题性绘画中秩序产生的因素9-27
- 第一节.现实世界的秩序与主题性绘画9-12
- 第二节.形式分析与主题性绘画中的秩序12-24
- 第三节.主题性绘画中的空间秩序24-27
- 第三章.主题性绘画中运用各种秩序的若干问题27-29
- 总结29-30
- 参考文献30-31
- 致谢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钟淮;;关于主题性创作之再认识——兼谈情节性绘画[J];美苑;1985年06期
2 ;80后的艺术主题性[J];山花;2008年02期
3 王军;;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出的一种篇章属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7期
4 唐晓燕;;打造新闻影响力 创新主题性报道——《和谐中国行》的新样态表达[J];电视研究;2007年12期
5 李U,
本文编号:847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4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