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山水画写生中的主体创造性

发布时间:2017-09-20 06:26

  本文关键词:论山水画写生中的主体创造性


  更多相关文章: 写生 造境 创作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水画写生中的主体创造性进行研究,认为写生的重要意义不是简单机械化的对景描述,而是通过写生时创作出带有感知其生命力的作品。通过写生造境,使得创作者在写生时带有一定的创作意识和主体思考,通过写生在描绘大自然中找到自我,将造境的过程转变成主观的思考与表达过程,会使山水画写生能够含有主观的能动性,使得造境意识与写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性。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写生”这一概念进行了的阐释和观念的辨析,从西方语境中跳脱出来对“写生”进行基于中国传统画学的认识,进而提出了“写生可以转变成一种创作方式”的观点;第二章对“写生”与“再现”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厘析,具体而深入地说明了写生除了描摹、再现对象之外,所包含的其他内容与作用。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强调了主体创造性在写生这一创作环节中的体现方式,并分三个维度进行了叙述。通过系统的梳理,笔者认为,带有主体创造性的写生方式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不单是客观的将景物再现,更多的是挖掘个人独特的认识与对景感受,为自己心中的佳山塑造出内在的本质精神。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写生这一领域不乏一些论述,但将山水画写生中的主体创造性的功能和意义论述的还并不全面。本文以古人关于写生与造境的画论作为论据,将现当代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论述可进一步的理解山水画写生中加入主体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写生 造境 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导言8-10
  • 第一章 “写生”对于山水画的意义10-17
  • 第一节 “写生”概念与观念辨析10-12
  • 第二节 写生与山水画创作12-17
  • 第二章 写生与再现“真实”17-29
  • 第一节 写生与应物象形17-19
  • 第二节 写生与生命力的真实19-29
  • 一 以写生体现生命力的真实19-21
  • 二 写生通情与写生塑境21-25
  • 三 写生是带有生命力的创作25-29
  • 第三章 创造性在写生中的体现29-39
  • 第一节 经营位置:写生中的构图与造境29-31
  • 第二节 以形写神:写生中的笔墨与气韵31-34
  • 第三节 借古图新:写生中的传统与创新34-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师图;;张师图的审读与造境[J];艺术市场;2012年18期

2 张师图;;张师图的审读与造境[J];艺术市场;2012年20期

3 刘曦林;精神、造境与文思——于希宁艺术简论之一[J];中国民族博览;1998年04期

4 林曦林;造境幽微不了诗情[J];书画艺术;2003年05期

5 冀少峰;;因心造境——也墨的山水艺术[J];美术观察;2011年02期

6 王少斌;;试论“如画观”与“造境观”的审美差异[J];文艺争鸣;2012年11期

7 赵亦;;中国山水画造境与笔墨关系[J];大众文艺;2013年21期

8 陈传席;;“物物而不物于物”:关于造境主体的修养[J];荣宝斋;2013年11期

9 童鹏;林欣;;浅谈中国诗与画的关系及其造境性——读《宋代山水画造境研究》有感[J];美术界;2010年03期

10 黄梦斯;;无主义与造境术[J];缤纷;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 朱青生;娄正纲:抽象水墨的“造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张积成;浅谈造境[N];美术报;2013年

3 田呢;匠心造境[N];光明日报;2014年

4 钟章法;云法造境——构建云海画派新样式[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张学群;造境明心(代序)[N];美术报;2012年

6 王保安;因心造境 体悟山水[N];文艺报;2007年

7 刘曦林;精神、造境与文思[N];中国艺术报;2000年

8 罗彬;宏大叙事的山水造境[N];长江日报;2012年

9 贾关法;以意造境绘鉴湖[N];中国商报;2006年

10 钟章法;以“云法造境”构建“时空水墨画”:开创中国绘画新空间[N];美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保忠;中国古代雪景山水画造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边凯;论宋代山水画中景的再现与境的营造[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旋;浅谈中国花鸟画的造境[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曾海波;中国山水画的“荒寒”境界[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3 何冰歌;论山水画写生中的主体创造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4 贺园茂;山水画造境探渊[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雪波;两宋山水画造境之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志梅;尚古深远[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段晓刚;因心造境 物我交融[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8 张香姬;元代文人山水画的造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徐宁;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造境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宋均伟;图像、造境、意境[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8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