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7-10-12 14:48

  本文关键词: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


  更多相关文章: 张载 美学思想 自我转化 审美主体 生成


【摘要】: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现实中的人应该成为审美的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符合人的本性和人的使命;现实中的人要成为审美的人,必须首先进行自我转化,因为现实中的人并非就是一个已然状态的审美的人;自我转化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因为转化的根源就蕴藏于人的内心,只要将心中美的一面弘大出来并搁置其上就行了;当自我完成这一转化后,,现实的(当下的)世界就是一个审美的境界。可见,审美的境界并不在遥远的未来和彼岸,而就在当下的现实。也就是说,完成了如此的自我转化后,审美境界即然出现。张载的这一美学思想,不但体现了宋明理学对儒道禅(特别是佛教禅宗)的吸取(“三教合一”),更为重要的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美学的现实性品格。总之,在张载看来,美在主体,美的生成在于主体的自我转化。
【关键词】:张载 美学思想 自我转化 审美主体 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英文摘要9-10
  • 前言10-12
  • 一、“气化万物”: 自我转化的哲学基础。12-16
  • 二、“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自我转化的人性根据。16-20
  • 三、“尽心知性”: 自我转化的途径。20-23
  • 四、“天地之心”: 审美主体的生成。23-27
  • 五、“民胞物与”: 审美境界的呈现27-30
  • 结论30-31
  • 附录31-32
  • 主要参考文献32-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溉诚;;论黄自的美学思想[J];音乐研究;1958年06期

2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J];哲学研究;1962年01期

3 哲;宗白华开设“中国美学史专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6期

4 ;北京大学朱光o[教授来我校作“德国古典美学”等问题的学术讲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03期

5 朱光o[;席勒的美学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1期

6 朱光o[;幨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4期

7 张颂南;;鲁迅美学思想探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8 ;必须重视我们民族的美学思想资料[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1期

9 刘世忠,朱企泰;白居易美学思想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3期

10 刘长久;石涛美学思想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萍;朱海燕;刘仲华;;论明清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2 周锡山;;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美学思想[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顾道弟;;美论二题——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有感[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郭兴良;;金圣叹美学思想在评点《水浒》中的体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朱志荣;;论康德前批判与批判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关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刘彦顺;;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周忠厚;;后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风;古老美学思想的再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2 赵家治;孔子的美学思想[N];协商新报;2010年

3 陈圣生;重新发现叔本华的价值[N];文艺报;2002年

4 赵雪;微型古建展示传承古建文化[N];科技日报;2008年

5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6 程芸 胡非玄;关于戏曲本体的哲学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8 金雅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梁启超:以趣味超拔人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毛泽东美学思想研讨[N];山西日报;2003年

10 姜文振;雅斯贝斯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开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联;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辽宁大学;2007年

8 张s

本文编号:1019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19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