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审美意象的创构

发布时间:2017-10-12 16:04

  本文关键词:论审美意象的创构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意象 创构 尚象 价值判断 自我建构


【摘要】:审美活动是意象创构的活动。审美意象作为美的本体,是主体能动创构的结果。在意象创构中,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作为感性直观的鲜活、生动的形象,具有激发主体的潜能,使主体作出动情的反应。主体在意象的创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审美意象是主体由触物起情,感悟通神,体物得神而创构,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特点,是基于审美经验的价值判断。审美意象的创构在物我交融中体现尚象精神与和谐原则,从虚实相生中体现出空灵剔透,由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而进入体道境界,这也是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艺术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以物象和事象作为源头活水,彰显了主体的创造精神,通过技术和媒介创造性地进行物态化,并给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余地。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审美意象 创构 尚象 价值判断 自我建构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意象是一个核心范畴,是审美活动的结晶。我们生活中被形容为“美”的感性形象,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意象。其中的象,包括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作为实象,也包括主体创造性的拟象,特别是在实象基础上想象力所创构的虚象,虚实结合,共同组成了与主体情意交融的象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成;;桐城诗派二题[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邱瑰华;;从《五七言今体诗钞》看姚鼐的杜诗选评[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杨武金;;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9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10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丹;《东方朔集》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素真;;再界定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杨春时;论审美意识[J];求是学刊;1982年03期

3 李保民;审美创造一般过程的描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孙光钊;形象的生成是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的统一[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王怀义;;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叶纪彬;;康德典型理论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7 徐方;;汪裕雄审美意象理论述评[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夏之放;论审美意象[J];文艺研究;1990年01期

9 汪裕雄;从神话意象到审美意象[J];社会科学家;1991年05期

10 蒋继华;;论消费时代女性身体图像对审美意象的消解[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刘家友;;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描述质性初探——中国传统美学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转向心理美学而未转向哲学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政文;康德对21世纪人类基本精神价值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2 郑勤砚;对话哲学对美术教育的启示[N];文艺报;2001年

3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当代文化发展(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骏;当代江南城市审美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耿海英;论“美是道德的象征”[D];安徽大学;2006年

2 毕东;老子“道”、“气”、“象”范畴及其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影响探析[D];云南大学;2011年

3 吉颖;中国新时期城市游记的审美建构[D];暨南大学;2010年

4 周正兵;审美理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1年

5 李月;中国意象理论的历史发展及现代性演进[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6 解丹儒;《北洋画报》女性身体审美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胡慧;美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秦绪娟;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想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9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19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