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

发布时间:2017-10-12 16:16

  本文关键词: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


  更多相关文章: 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 身体 身体转向 身体美学


【摘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与消费社会的全面来临相伴随,名目繁多的身体产业的勃兴,以及众多理论研究对身体重要性的重新发现,标志着一个被布莱恩·特纳(Bryan S. Turner)称之为“身体社会崛起”的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作为继杜威和罗蒂之后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立足于其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独特立场,首次提出了“身体美学”(Somaesthetic)的概念,并积极致力于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完善。作为对时代文化症候的一种理论表征和理论应对,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本论文试图在细读舒斯特曼相关原典著作的基础上,对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做出细致的梳理和审慎的分析,力求凸显身体美学出场的理论背景和哲学奠基、身体美学的基本内容及最新理论进展,探讨身体美学在当代跨文化语境中的历史境遇及发展趋向,并思考身体美学对中国美学理论建构的启示意义,从而全面而系统地呈现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全貌,以彰显其理论特色、哲学贡献及时代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基本思路的展开与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除概述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外,并结合布莱恩·特纳、约翰·奥尼尔、马塞尔·莫斯、玛丽·道格拉斯等思想家以及舒斯特曼本人对“身体”的相关论述,阐明身体概念的规定性及其基本内涵。 身体问题是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和美学史的中心问题之一,可以说,整个西方哲学和美学史就是一部身体由“缺席”走向“出场”再到凸显的历史。身体的转向史作为身体美学出场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源头,为身体美学的学科构想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资源。在根本意义上,身体美学的提出缘于对西方传统的意识美学(如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等)身心分离、扬心抑身的思想走势和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思和纠拨,身体在现代美学中的“出场”,即诸多思想家(如尼采、梅洛庞蒂等)对身体所做的关注、思考和诠释,无疑为身体美学的提出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而身体在后现代消费社会(如福柯、费瑟斯通等)的凸显则直接促成了身体美学理论的诞生。因此,论文第二章便是以西方哲学和美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为线索,对作为身体美学出场之文化背景的身体转向史进行阐述。 身体美学的提出一方面是舒斯特曼对西方传统美学进行反思与纠拨的理论自觉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其实用主义美学思想深化拓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代表人物,舒斯特曼的研究贯穿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和理论旨趣,并在反思罗蒂新实用主义之后,立足于杜威经典实用主义的基础,对分析哲学与解构主义的矛盾进行调和,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基于此,论文第三章拟从实用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舒斯特曼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建构(舒斯特曼对实用主义基本思想的继承、舒斯特曼对罗蒂主义与杜威思想的扬弃、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的独特立场)两个方面对作为身体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实用主义进行概述。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构经历了一个理论酝酿、正式提出、发展完善的过程。舒斯特曼学术历程中的两次转变(由分析哲学到实用主义,再由实用主义到关注身体),以及他对哲学与美学的重新定位,对鲍姆嘉通“感性学”(Aesthetica)的反思,促发了他关于身体美学的学科提议。身体美学可划分为作为理论建构的身体美学与实践应用中的身体美学两个基本层面,包涵有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实践的身体美学三个基本维度。舒斯特曼对身体感受、身体经验、身体意识等范畴的论述则展示了身体美学的理论进展。当然,身体美学在得到诸多肯定和支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批判。基于此,论文第四章从身体美学的理论酝酿、身体美学的基本内涵、身体美学遭遇的批评及其回应三个方面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建构展开详细论述。 论文第五章阐释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与贡献。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对话意识与多元主义的贯穿、身体观照与人道关怀的结合等三个方面。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贡献则包括其哲学价值、对美学的改造以及其现实意义,哲学价值即身体美学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舞蹈和音乐教育以及女性主义等领域的理论价值。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美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对二元论传统的解构、对审美属性(审美静观论与审美无功利原则)的突破、对通俗艺术的审美辩护,以及对美学理论边界的拓展等四个方面。现实意义即身体美学在体育、健美、节食、时尚、美容化妆、残疾的治疗、行为艺术、电脑设计等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当代跨文化、跨学科的语境之下,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作为一个处于发展完善中的理论体系,它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学流派——实践美学以及一些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如日常生活美学、环境美学等之间都存在着“必要的张力”。此外,舒斯特曼在建构身体美学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中的诸多身体理论资源,这无疑为中国美学的理论思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切入视角和研究维度。因此,论文第六章旨在探讨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日常生活美学、环境美学之间的互动与会通,以及身体美学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结语指出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存在的可待商榷之处,并概括性地重申了身体美学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关键词】: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 身体 身体转向 身体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37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3-18
  • 1.1.1 选题缘起13-15
  • 1.1.2 研究意义15-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20-2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2-26
  • 1.3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26-28
  • 1.4 研究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28-30
  • 1.4.1 研究方法28-29
  • 1.4.2 重点与难点29
  • 1.4.3 创新之处29-30
  • 1.5 一个问题:何为身体?30-37
  • 第2章 身体转向: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文化背景37-67
  • 2.1 身体在传统哲学中的“缺席”37-47
  • 2.1.1 扬心抑身:柏拉图37-42
  • 2.1.2 “道成肉身”:奥古斯丁42-44
  • 2.1.3 “我思故我在”之身体:笛卡尔44-47
  • 2.2 身体在现代哲学中的“出场”47-57
  • 2.2.1 “一切从身体出发”:尼采48-53
  • 2.2.2 知觉经验中的现象身体:梅洛庞蒂53-57
  • 2.3 身体在后现代哲学中的凸显57-67
  • 2.3.1 权力视角下的身体:福柯58-62
  • 2.3.2 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费瑟斯通62-67
  • 第3章 实用主义: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哲学基础67-87
  • 3.1 实用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67-71
  • 3.2 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建构71-87
  • 3.2.1 舒斯特曼对实用主义基本思想的继承71-73
  • 3.2.2 舒斯特曼对罗蒂主义与杜威思想的扬弃73-80
  • 3.2.3 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的独特立场80-87
  • 第4章 身体的返归: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学科构想87-121
  • 4.1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酝酿87-96
  • 4.1.1 舒斯特曼的“学术历程三部曲”87-90
  • 4.1.2 舒斯特曼对哲学和美学的重新定位90-93
  • 4.1.3 舒斯特曼对鲍姆加通“感性学”的反思93-96
  • 4.2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基本内涵96-115
  • 4.2.1 身体美学的学科提议与研究维度96-101
  • 4.2.2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核心范畴101-115
  • 4.3 身体美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应对115-121
  • 第5章 美学的改造: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与贡献121-149
  • 5.1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121-131
  • 5.1.1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121-124
  • 5.1.2 对话意识与多元主义的贯穿124-128
  • 5.1.3 身体观照与人道关怀的结合128-131
  • 5.2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贡献131-149
  • 5.2.1 身体美学的哲学意义131-133
  • 5.2.2 身体美学对美学的改造133-145
  • 5.2.3 身体美学的应用价值145-149
  • 第6章 比较与延伸:跨文化语境下的身体美学149-189
  • 6.1 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149-161
  • 6.1.1 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150-152
  • 6.1.2 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152-156
  • 6.1.3 “新感性”与身心一体论156-161
  • 6.2 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161-171
  • 6.2.1 身体与审美泛化的日常生活161-164
  • 6.2.2 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审美化164-167
  • 6.2.3 身体美学与伦理生活的审美化167-171
  • 6.3 身体美学与环境美学171-179
  • 6.3.1 连续性形而上学与实用主义171-173
  • 6.3.2 作为“身体美学”的环境美学173-177
  • 6.3.3 生态审美化与伦理审美化177-179
  • 6.4 身体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179-189
  • 6.4.1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观179-183
  • 6.4.2 身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美学183-189
  • 结语189-193
  • 参考文献193-207
  • 致谢207-20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智;;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晶;“身体”的凸显:美学转向的哲学缘起[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3 范周;由身体写作而想到的——兼谈身体美学建构中的几个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陶东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研究热[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R.舒斯特曼 ,罗筠筠;通俗艺术对美学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9期

6 何志钧;身体视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可能视点[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陶东风;;消费文化中的身体[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8 杨春时;张海涛;;生存美学: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R.舒斯特曼 ,朱小红;美学中的四个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10 R.舒斯特曼 ,戴侃;分析美学,文学理论以及分解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锐;理查德·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思想述评[D];湘潭大学;2008年

2 李芳;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9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19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