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研究的基本类型
本文关键词:审美意识研究的基本类型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意识 存在方式 形式研究 特质研究 心理研究 审美意识史
【摘要】:当代以来的审美意识研究存在外在化倾向,并演变为风格造型研究或器物研究。应从审美意识的根本属性出发引入存在论视域,建立审美意识研究的基本范式。审美意识的生成过程、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决定了审美意识研究的类型。审美意识研究在逻辑层面可分为形式研究、特质研究和心理研究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将三者结合起来,揭示、阐发研究对象所蕴含的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即审美意识对主体生存的心理本体价值。在此基础上展开中国审美意识史研究,概括、提炼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独特价值,实现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更新,为重建时代审美精神提供新资源。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存在方式 形式研究 特质研究 心理研究 审美意识史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审美意识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界多对美学思想进行关注和研究,而缺乏对审美意识的系统性研究。这固然与美学的学科特点和历史有关,同时也与审美意识本身的性质和存在方式有关。由于审美意识与主体的心理意识和体验密切相关,具有较多感性的不可把握的内容,黑格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柽寿;中国审美意识的民族特点[J];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05期
2 王怀通;审美意识的起源与本质[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3 邹华;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饶昱崴;“气”——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基因[J];文艺研究;1993年04期
5 施建业;论汉族审美意识的内向性[J];六安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6 赵建军;审美意识起源的人类学考察[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7 林澎;审美意识与美的关系浅议[J];理论与创作;1995年03期
8 张祖平;古拙: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识[J];理论与创作;1997年01期
9 邹华;审美封闭与审美残缺──古代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规定[J];人文杂志;1998年02期
10 武文;审美意识中的文化价值导向[J];社科纵横;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石;;中日审美意识传统的相异点及其意义[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2 张再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评罗坚《先秦审美意识发展史》[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3 林子;;华夏美学的源头回溯——评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4 李庆本;;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霍文琦;史前审美意识研究:将中国美学史上限前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3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军;审美意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罗杰;审美意识结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玲婷;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文娇;儿童审美意识建构的引导[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韩杰;对韩国独特的审美意识—(?)(Mǒt)的浅析[D];延边大学;2013年
6 王琴;互联网时代审美意识的嬗变[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崔颖敏;日本审美意识浅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杨运来;从审美意识建构看人格的塑造[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霞;魏晋“自然观”与审美意识[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8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3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