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和之美”

发布时间:2017-10-16 13:02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和之美”


  更多相关文章: “中和之美” 生态智慧 大道本源性 自然审美观


【摘要】:"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形态,长期被局限于儒家美学理论领域中,带着深厚的道德理性色彩,强调雅正之美。本文在生态美学视野下对"中和之美"重新解读,恢复其完整的美学内涵。"中和之美"包含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轫,其大道本源性的思维模式和对待自然的审美化态度,具有现代意义,在实现古典美学形态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资源的有益补充。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
【关键词】“中和之美” 生态智慧 大道本源性 自然审美观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形态,是古人对自然、社会、艺术等问题进行思考后的最高理想,是中国历代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和审美思索的主要价值取向,它源自中国远古“和”的观念。“和”最早的论述是在《周易·乾·彖》中。“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丽;;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游来林;;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写作教学中的一种探索[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浩;中和之美探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梁玉水;中和之美:作为一种语言结构意义分析之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牛芙珍;一个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和之美”再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顾永芝;荀子发展了“中和之美”的思想[J];音乐研究;1985年03期

5 张国庆;中和之美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J];文艺研究;1992年04期

6 张利群,黄小明;中和之美模式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施江斌;;关于“中和之美”的断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7期

8 张峰屹;董仲舒“《诗》无达诂”与“中和之美”说探本[J];南开学报;2000年01期

9 何士扬;;中和之美 明德之体——中国画的文化成因和社会价值[J];美术观察;2008年07期

10 陈兴江 ,阮世祝;“中和之美”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J];昭通师专学报;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睿臻;;中和之美:文化还原与现代转化[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群;中和之美与和谐社会[N];山西日报;2006年

2 玉海;中和之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 陆天宁;传统国画的“古意”与时代审美[N];美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2 万珊伶;论辛笛诗歌的中和之美[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4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