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本文关键词:略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存在论 美学 哲学基础 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现成论 生成论
【摘要】:任何一种美学理论都应当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总体上说就是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具体而言就是将美学的哲学基础从近代以来单纯的认识论转移到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存在论根基上,在思维方式上由主客二分和现成论转换为关系论和生成论。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在美学上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肯定人生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或在世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中一个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肯定审美活动也是人的基本活动和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另一个重要体现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发生重要变化,从把探究美和美的本质当作美学的主要对象和出发点的现成论思路,转换成把探讨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及其现实展开——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主要对象的生成论思考方式。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 美学 哲学基础 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现成论 生成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ZW014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美学也应当有自己的哲学基础。现在有些标榜“菖菖美学”的论著或者通俗书籍虽然也涉及一些实用的美学问题,但严格说来算不上真正的美学理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缺乏美学应有的哲学基础。美学本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鲍姆加登创立美学,就是为弥补理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2 李孟国;;此在的在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刘富生;;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对柏拉图的影响[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颜鸿;;创见抑或是延续——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角度看浪漫主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周红;;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几点思考[J];大众商务;2009年22期
6 张盾;构成存在论的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1期
7 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生存哲学研究[J];求是学刊;2001年05期
8 刘旭光;实践存在论美学新探——兼与张弘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11期
9 余虹;康德的幽灵:他律/自主——西方艺术存在论现代转向的可能与限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孟彦文;勒维纳斯对形而上学和存在论的区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栓;;超越现实的形上之思——关于哲学的问题的存在论追寻[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2 黄裕生;;康德对感性论的变革——一种存在论阐释的尝试[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朱立元;;略谈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陈立新;;人学研究的存在论追问[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德顺;杨学功;;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陈蓓洁;;霍克海默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及其存在论视阈[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10 邹诗鹏;;人学及其存在论结构[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存在论之根本区别[N];铁岭日报;2007年
2 王平;把握康德哲学的核心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孟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当代科学论的存在论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马寅卯;守护理性[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俞吾金(复旦大学) 杨学功(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曙光(华中科技大学) 贺来(吉林大学) 高清海(吉林大学);超越本体论思维方式[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吴源;以纯粹学术承担现实命题[N];光明日报;2003年
7 周原(复旦大学) 高瑞泉;中国现代性研究的困局[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中山大学马哲所 刘森林;作为存在论的辩证法[N];光明日报;2010年
9 罗苹;《学术研究》开辟专栏力推青年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骏业;行政法基本原则导论[D];苏州大学;2006年
3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4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6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9 夏巍;劳动与交往[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杨白;人的诗之安居的可能性之在[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辉;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存在论的现象学解构[D];山东大学;2013年
3 肖明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5 王令磊;关于价值的存在论思考[D];河南大学;2012年
6 沃利青;真理与艺术之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通;语文教学的存在论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美林;生态大伦理的构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创;艺术与生活世界[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1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5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