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词“见”看朱光潜美学的特征
本文关键词:从关键词“见”看朱光潜美学的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朱光潜 美学 “见” 表现性 创造性 社会性
【摘要】:朱光潜的美学,通常沿用美学大讨论中他自己的辩词,被定为是"主客观统一派"的。但是,如果我们延用这样的概括,事实上不利于发现朱光潜美学的"精妙"之处的。从关键词"见"入手,我们可以窥见朱光潜美学的基本面貌,即美的表现性(恰好看见物的形象的完整性)、创造性(审美主体)和社会性(主客观的统一)三者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也是贯穿其前、后期思考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朱光潜 美学 “见” 表现性 创造性 社会性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朱光潜的美感理论中有一些具有丰富内蕴的词汇,如“见”“传达”“创造”等,其含义究竟是什么?本文限于篇幅,主要围绕朱光潜之“见”的具体含义,兼及以上各词在整个审美活动中主要在审美欣赏过程中与“见”的关系,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学者。一、“见”的表现性“见”的表现性可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管才君;;论小说叙事话语节奏的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5 郝娜;;试论朱光潜的“欣赏的创造的批评”的批评理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王一方;;朱光潜美学理论三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王娜;成亚林;;从朱光潜喜剧美学观解读刘伶的生命游戏规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翁瑜;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J];安顺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叶知秋;论美是通畅、和谐、完满的存在状态[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10 李洲良;阐释的权利:《公》、《z@》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素娥;;从《养气》篇看刘勰文学创作的“自然之道”[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5 高玉玲;;《诗经》情爱诗的审美意象与审美心理[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3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坂本达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有关动物意象的修辞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晖;徐,
本文编号:105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5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