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及发表始末

发布时间:2017-10-18 17:16

  本文关键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及发表始末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原则 《诗刊》 孙绍振 诗歌批评 诗歌理论 朱先树 青春诗会 舒婷 邹荻帆 吴家瑾


【摘要】:20世纪80年代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经历了数月修改、被退稿、被索稿、被加"按语"在《诗刊》发表及被批判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留下了当年看待诗歌的眼光和独特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反映出作者、作品、读者、刊物、时代环境之间互相选择、相互规避的错综复杂的内在冲突。笔者试图把《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置于具体的文化历史时空的各种关系中去理解,通过"原稿本"和"《诗刊》本"的不同及发表始末勾勒特定年代诗歌批评的生产及其复杂蕴含。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进修学院;
【关键词】美学原则;《诗刊》;孙绍振;诗歌批评;诗歌理论;朱先树;青春诗会;舒婷;邹荻帆;吴家瑾;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初,谢冕、孙绍振、徐敬亚先 采风团,到大庆和鞍山。这一方面意味着在“文后发表了《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 革”期间停止了十年的中国作家协会恢复运作,起》和《崛起的诗群〉产三篇诗歌理论文章,为中国 同时也旨在实践“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辰;;写在《新人新作小辑》前面[J];诗刊;1980年04期

2 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J];诗刊;1980年08期

3 孙绍振;;给艺术的革新者更自由的空气[J];诗刊;1980年09期

4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J];诗刊;1981年03期

5 程代熙;;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与孙绍振同志商榷[J];诗刊;1981年04期

6 傅子玖;黄后楼;;认清方向,前进!——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及其他[J];诗刊;1981年08期

7 吴嘉;先树;;一次热烈而冷静的交锋——诗刊社举办的“诗歌理论座谈会”简记[J];诗刊;1980年12期

8 孙绍振;;觉醒的一代[J];诗刊;1979年04期

9 郑敏;;“……千万只布谷鸟在歌唱”——读《新人新作小辑》[J];诗刊;1980年06期

10 吴嘉;;深情与深思的诗——《新人新作小辑》读后[J];诗刊;198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邓程;病句诗与薛蟠体——新诗90年代的两种表现[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朱丕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之文学功能论批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寿凤玲;;论“朦胧诗”的审美意蕴[J];时代教育;2007年24期

5 王碧瑶;刘学明;;简论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的创作追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程光炜;;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7 李跃红;;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J];当代文坛;2012年03期

8 何向阳;曾卓的潜在写作:一九五五──一九七六[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4期

9 孙绍振;;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1期

10 许霆;;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锋诗学流变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光炜;;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士强;;“复杂性”:观照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理论的一个视角——并由此看现代主义诗歌建国以来的发展道路[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4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林朝霞;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7 叶立文;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D];武汉大学;2001年

8 陈亮;新诗“口语”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恒;现代汉语与现代汉诗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徐晋莉;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强向丽;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凯;论舒婷创作主体精神姿态的转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林志伟;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卫梅娟;“朦胧诗”现象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庆华;无法遗忘的表达[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孝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野下的当代文艺实践剖析[D];安徽大学;2011年

8 管淑波;王蒙“季节”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尚冬雪;朦胧诗人的散文创作[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李忍;“朦胧诗论争”中的代际裂痕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祝鹏;先秦美学原则初探[J];江淮论坛;1984年05期

2 吕炳文;;这是什么样的美学原则——对艺术中“自我”的剖析[J];学习与探索;1984年03期

3 张仲良;论观察的美学原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洁泯;;读《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后[J];诗刊;1981年06期

5 王庆t,

本文编号:1056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56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