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审美超越性与世俗化的分离与交集

发布时间:2017-10-18 19:30

  本文关键词:论审美超越性与世俗化的分离与交集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审美超越 世俗化


【摘要】:审美既具有超越性的一面又具有世俗化的表现。审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平面化、官能化等特点,即审美世俗化的发展趋向,这是审美发展的必然,也是审美在大众化发展的结果;但审美在更高境界中又实现了审美超越性。事实上,审美在主体欣赏的过程中既有着世俗化的一面,同时又蕴含着审美超越性的存在,二者在大众欣赏过程中相互交集,又在一定程度上离散。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审美 审美超越 世俗化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审美美是美学的研究对象,而审美是人类把握美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对审美的定义角度不同,内涵自然有一定的差异性。比较传统的观点在出发点和方法论上认为应先知道“美是什么”,然后才能回答“审美是什么”;而具有“美学之父”称号的康德却将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晓芒;;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2 杜正华;刘超;;审美超越:从生命美学到超越美学[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傅守祥;;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悖论[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4 姚文放;大众审美文化的复制性[J];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5 朱立元;刘阳;;论审美超越[J];文艺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耕田;发展美学——21世纪美学的主导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宋文新;;现代技术与“诗意地栖居”[J];长白学刊;2010年06期

3 葛卉;;论审美超越[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4 戴清;;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围绕建国60周年的“革命叙事”展开[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5 李瑞雪;;本真的追寻与存在的守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解读[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5期

6 王卫东;艺术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之二[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李俊;;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章海荣;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旭东;;如何去说香港的故事——港剧的叙事学研究[J];电影评介;2008年05期

10 杜彬彬;;论当下国产爱情电影“爱情本位”的审美缺失[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7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晶晶;论个体生命的存在、自由、觉醒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嘉颖;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复旦大学;2011年

6 金梦姝;电视穿越剧审美文化的叙事学解读[D];辽宁大学;2011年

7 陶晓燕;空与灵—冯友兰新理学中本体与境界的完美结合[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永铮;梦境的审美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蓉;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文化品质诉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辉;论审美超越——兼向邓晓芒先生请教[J];人文杂志;2003年06期

2 W.威尔士,张敦敏;理性:传统和当代[J];哲学译丛;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梅;;试论现代性语境中的审美超越维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2 秦秋萍;;略论当下中国审美文化的世俗化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陈雪梅;;道与道德:庄子和康德的审美超越论之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章辉;;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郭昭第;;解放·协同·批判——论审美活动的现代功能[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彭修艮;;论美学研究范围的自律与扩展[J];学术研究;1987年04期

7 马国柱;论审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J];学术论坛;1991年06期

8 王秀芳;;论审美活动对科学创造的作用[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9 马国柱;审美符号论[J];学术论坛;1992年04期

10 吴绍全;审美生理机制研究理论描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童庆炳;;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强;反美容之冲击与进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4 刘茜;提升审美理想高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8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9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记者 马子雷;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京开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6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9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德;审美经验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3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霞;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审美文化转型状况[D];新疆大学;2005年

6 朱海燕;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崔悦;当代中国审美泛化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8 任晓文;中国古典审美活动范畴中的“观”[D];山东大学;2010年

9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6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56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