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在中国的命运
本文关键词:形象思维在中国的命运
更多相关文章: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思维方式 艺术特征 普列汉诺夫 文学艺术 文艺创作 别林斯基 抽象思维 文艺理论
【摘要】:正德国古典美学和俄国民主主义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形象思维的理论。在此之前,一般主要是用想象、灵感、天才之类的概念来说明文艺构思的特点。此后,形象与思维这两个对立的原则统一起来,形成了形象思维的概念。而想象、幻想和夸张之类概念则融化在形象思维的概念中,成为形象思维的艺术手法的内容。康德是形象思维理论的创始者。康德说:"观念在本质上是一
【作者单位】: 北京电影学院中文系;清华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思维方式 艺术特征 普列汉诺夫 文学艺术 文艺创作 别林斯基 抽象思维 文艺理论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德国古典美学和俄国民主主义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形象思维的理论。在此之前,一般主要是用想象、灵感、天才之类的概念来说明文艺构思的特点。此后,形象与思维这两个对立的原则统一起来,形成了形象思维的概念。而想象、幻想和夸张之类概念则融化在形象思维的概念中,成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刚;文艺鉴赏方法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之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高兴;;1933年的文学史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3 邹理;;周立波的译作《秘密的中国》所传递的中国形象[J];理论与创作;2007年05期
4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遭受冷落的原因探析[J];理论月刊;2009年01期
5 王伟;;左翼知识者的底层叙述——兼论夏衍的报告文学话语[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蒋芳;;周立波对巴尔扎克在中国传播的贡献[J];求索;2009年02期
7 赵心宪;;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过程及《讲话》的影响——兼及“去除意识形态话语之蔽”的解放区文学研究思路[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宋德发;“左联”湖南作家与俄苏文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张小龙;;基希及其《秘密的中国》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略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7期
10 朱羽;;周立波与“风景”——阅读《山乡巨变》[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海然;选择与开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远波;干部、游子、作家与三重视野[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龙峰;湘籍革命作家群与中国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鸿娟;论周立波小说的革命姿态与民间取向[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欣欣;论周立波的人文情结与艺术思维[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张芝秀;论三十年代左翼作家的“牢狱小说”[D];山西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生平;梦思维探索[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4期
2 王克华;关于形象思维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3 黄吟曙;;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问题来稿综述[J];学术月刊;1958年11期
4 虹夷;;关于形象思维的问题[J];文学评论;1959年01期
5 于乃昌;人类思维的历史发展进程初探——兼论形象思维的理性认识功能[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袁振保;概念在形象思维中的地位和功能[J];求是学刊;1985年04期
7 高峰;文艺的根本特性宜为“情象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李丕显;从原始艺术看形象思维的特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马明;略评“反形象思维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10 老凡;;略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J];学术月刊;195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美学会议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座谈美育和形象思维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林娜;;英汉民族审美心理差异及其语言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全国美学会议学术报告会结束继续分组讨论美育等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之望;;毛泽东的审美价值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8 王进;;论毛泽东的美学智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李晓宁;;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方式[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言;在黄蓝交响中再现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3 肖建华;主体间性美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4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6 周纪文 朱洁茹;“中国美学三十年暨周来祥教授执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曹晖;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2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浩芳;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审美属性[D];郑州大学;2007年
2 姬素青;审美思维与人性复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鹤立;试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三分思维方式[D];安徽大学;2004年
4 解玉斌;从否定走向乌托邦[D];贵州大学;2006年
5 莫付欢;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纪珊珊;生命意识的彰显与高扬[D];贵州大学;2008年
7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春艳;从“顿悟”到“妙悟”[D];汕头大学;2004年
9 洪琼;中西“游”和“游戏说”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10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3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6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