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应归于美学范畴
本文关键词:“空”应归于美学范畴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范畴 印度佛教 原始佛教 实践性思维 本土文化 大乘佛学 精神诉求 智慧 中国文化 自我
【摘要】:正"空"不只是佛教范畴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学,印度佛教之"空"始终表现为一种度化的智慧,先天地"敞开",带有践履成分。原始佛教之"空"的义理,以"无我"为精神诉求,或"人我空"或"法我空",皆属于实践性思维,是有情生命的实际解脱。小乘之"空"的意涵落实于自度,要求摆脱自我轮回,其超拔
【关键词】: 美学范畴 印度佛教 原始佛教 实践性思维 本土文化 大乘佛学 精神诉求 智慧 中国文化 自我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空”不只是佛教范畴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学,印度佛教之“空”始终表现为一种度化的智慧,先天地“敞开”,带有践履成分。原始佛教之“空”的义理,以“无我”为精神诉求,或“人我空”或“法我空”,皆属于实践性思维,是有情生命的实际解脱。小乘之“空”的意涵落实于自度,要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浅议中外哲人对美学本质认识的统一性[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姚文放;“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J];江汉论坛;1987年09期
3 朱国庆;论意境之创构[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4 任贵,李惠芳;论荒诞[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童伟;;纵横任我 生意活泼——罗汝芳对“狂禅”的整合与改造[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赵国乾;;中国古代美学范畴“趣”的诠释[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彭静;李天道;;中国美学之“化”范畴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8 吕孝龙;;引进、融合与更新——王国维美学思想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王明居;;易经的隐形美学范畴[J];文艺研究;1995年06期
10 刘正国;;虚实本质及形态的美学思辨[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法;;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从美学范畴体系的角度看当代西方两个美学新范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宛小平;;金岳霖《知识论》中的美学思想初探[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2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3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4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5 周来祥;《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的思想和特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黄稼辉;西方象征美学的源与流[N];文艺报;2009年
7 仲呈祥;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年
8 向丽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激活美学对现实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石明;论“中”: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继生;荒诞美学范畴的生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琴;《乐记》美学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香云;钟嵘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6年
4 孙洁;鲍桑葵的“丑”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陈桂梅;晚明及清“生”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柳;先秦儒道美学思想中的“大”美[D];安徽大学;2007年
9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小恒;先秦“中和”美学思想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64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6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