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代西方美学的唯名论倾向

发布时间:2017-10-23 11:49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美学的唯名论倾向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美学 唯名论 审美现代性 康德 奥卡姆的威廉


【摘要】:西方美学中一度盛行的"内部研究"以语言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代表,其中的诉求在形而上学层面带有唯名论倾向。这种倾向的源头是康德哲学中的某种反形而上学冲动,之后的新康德主义乃至解释学都深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美学理论史上溯到神学、政治思想史维度,对"实在论"和"唯名论"在中世纪晚期以降持续不断的争论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审美现代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当代诸家的美学与文艺理论思想。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西方美学 唯名论 审美现代性 康德 奥卡姆的威廉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西方哲学史中,“实在论”与“唯名论”的论争由来已久。实在论的形而上学认为,在“个别”和“一般”之间存在区别,具体事物是一般事物的例证,如个别有德性的人是普遍德性的例证。这里的“普遍德性”叫做“共相”。建立在这种实在论的本体论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式的种属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本益;论新批评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及其它相关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杨祖陶;康德范畴先验演绎构成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3 赵奎英;;当代文艺学研究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吴文薇;寻求中西叙事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关于建构中国当代叙事学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尉利工;道法自然与诗意地栖居——两种天人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江守义;;唐传奇结尾的故事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李大勇;周艳梅;;追寻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在酒楼上》与《城堡》的精神契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马陆亭;;大学章程的地位与要素[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曾德华;;社会现实:来自奥尔曼的观点[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魏宏娜;从拯救到被拯救——白银时代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弘;主体间性:走出审美现代性的悖谬[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庆本;汉语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J];求是学刊;2003年06期

3 周宪;社会理论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6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7 周宪;审美现代性范畴的结构描述[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8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宋卫红;论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庞飞;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7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2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5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任湘琴;《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9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戴文静;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林语堂诗文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8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