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新感性与新世界——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28 19:07

  本文关键词:新感性与新世界——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马尔库塞 新感性 艺术 审美


【摘要】:新感性理论是马尔库塞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新感性理论既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本能结构理论,也是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社会分析的必然结果。生命本能、审美想象力、政治性、实践性是马尔库塞新感性的几个重要特征,它们的全然恢复,意味着通过艺术与审美对新感性的造就,一种非压抑性文明将重新达成。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关键词】马尔库塞 新感性 艺术 审美
【基金】:2011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当代美籍德裔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政治活动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纵观其一生的学术思考,从初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到中期的心理学、社会学,晚期又回归到美学领域。历经多个领域的探索,始终围绕着“人类解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清;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茅芽;“脏话”的意义——王立纯小说《甜菜进行曲》的语言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程世波;重复叙事的意义——以民间童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邹巅;咏物诗的发生及其原品格[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邹巅,肖玉林;《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陈全黎;;大众文化的快感与政治[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8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6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赖翅萍;未竟的审美之旅[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4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建静;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爱红;艺术:乌托邦的守护神[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安燕;再叙述:抗战地形图一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必颖;论作为诗歌流派的“知识分子写作”[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杰;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论纲[J];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2 汪玉柱;;面向现实的批判——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3 谭容培;刘永胜;;生命本然与审美存在之思:马尔库塞新感性实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胡健;;爱欲解放与审美之维——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段虹;;理性批判与感性复归——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及当代意义[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6 邓绍秋;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与禅宗美学[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海;;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靳泉;;通向人本能解放的构想——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J];文教资料;2007年26期

9 王彦章;;审美之维:社会批判理论的终结——马尔库塞美学思想浅论[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2期

10 肖建华,吴小印;论马尔库塞对审美主体性的开掘[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治经;;毛泽东美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4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马尔库塞美学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郭保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3 冯学雨;席勒、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5年

4 王博;马尔库塞的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尚淑梅;回忆、想象与乌托邦[D];西北大学;2008年

6 邵晓舟;试论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7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9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9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09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