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纬》“气”论考释
本文关键词:《乐纬》“气”论考释
更多相关文章: 乐纬 《乐记》 阴阳之气 阴阳五行 七纬 道德律令 乐论 《乐论》 乐记 动声仪
【摘要】:《乐纬》是汉代七纬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乐论典籍。其基本思想在继承《乐记》、《乐论》等前代典籍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表现为对"气"这一美学范畴的高度重视。在《乐纬》中以"自然之气"为逻辑基础构建了包罗万象的阴阳五行体系,亦将《乐记》之"血气"概念发展为内在的道德律令和外在的阴阳之气。最终以"和气"概念实现了对自然之气、人之血气、阴阳之气以及政治之气的全面整合。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乐纬;《乐记》;阴阳之气;阴阳五行;七纬;道德律令;乐论;《乐论》;乐记;动声仪;
【分类号】:I206.2;B83-05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乐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 也和‘礼’一样被造出了一个‘纬’。”?认为《乐分,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展开,尤其对先 经》虽已亡佚,但《乐纬》却是以《乐记》为底秦之《乐记》、《乐论》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 本的,因此《乐记》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乐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蓉蓉;;《乐纬》考论[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6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梁萍;;古籍中农业文献记载优化整合[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8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康丽娜;;《初学记》草部资料探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0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高皓s,
本文编号:1111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1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