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与中国审美观念的起源
本文关键词:中与中国审美观念的起源
更多相关文章: 中 立杆测影 美感起源 帝王之美 朝廷之美 威仪
【摘要】:中是中国上古古礼的核心。由中的立杆测影而形成了中国型的宇宙观和天下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学观念(以无为本,虚实相生,音乐宇宙),由天上之中而来的天下之中的在中杆下的巫师型领导,产生出来中国型冕服体系和服饰美感。在天下观基础上的文化整合而来的姓、氏、族的演进,形成了中国型的以威仪为核心的朝廷美学。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一、中乃中国上古古礼的核心中国这一概念目前最早出现于西周,在文献上,是《诗经·大雅·民劳》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和《尚书·梓材》的“皇天既会中国民越厥疆于先王”;在考古上,是西周初期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这里国的词义是城,中国即天下之中的城,城与中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健;SM及禹步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张法;;文:作为中国美学观念的起源、演进、定型[J];东吴学术;2015年01期
3 杨德标;;潜山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82年03期
4 何德亮;;莒县大朱家村大汶口文化墓葬[J];考古学报;1991年02期
5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0年05期
6 赵永恒;李勇;;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01期
7 陈久金;北斗星斗柄指向考[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年03期
8 蔡英杰;;从“氏”的本义看氏与姓、氏与族之间的关系[J];中州学刊;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书灿;;商代对江淮地区的经营——兼论江淮地区的文明化进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乔东义;;论孔颖达对儒家诗学的演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司红玉;孙继龙;;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董瑞;;浅析《诗经·小雅·谷风》注疏中的训诂用语和训诂内容[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5 高卉;;审美语境下的伤时诗浅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江君;;古代文学中女子远嫁悲剧成因浅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鲜小霞;;论《诗经》中的“弃妇诗”[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姚志国;;不我能?,反以我为仇——从《氓》管窥周代的婚姻制度及女性的婚姻地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晖;;清初唐宋诗之争与“性情”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安敏;;从《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论《河水》为逸诗[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海;;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肖梦龙;;试论石斧石(石奔)的按柄与使用——从溧阳沙河出土的带木柄石斧和石(石奔)谈起[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二册)[C];1980年
3 朱乃诚;;太湖及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申红玲;;《说文解字》中所见产科词语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新华;杨国庆;;“莒地古墓葬”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立新;;江淮地区的原始农业及与文明形成的关系[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杜觐位;;试论蜀地得称“西海”之由[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陶礼天;;审美心官论[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9 董双印;;利簋铭文辨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10 陈国强;周立方;;从考古看闽台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关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毕秀洁;商代拝器挊文的整理,
本文编号:1141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4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