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现代性体验与美学思潮

发布时间:2017-11-06 00:17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体验与美学思潮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体验 美学思潮 古典美学 现代美学 后现代美学


【摘要】:现代性体验是对现代生存意义的根本把握,审美是现代性体验最本真的形式,而其反思形式即美学思潮。前现代性的体验为崇高精神,由此产生了古典美学思潮。早期现代性体验为虚无意识导致的焦虑,由此产生了现代美学思潮。后期现代性体验为虚无意识导致的无聊情绪,由此产生了后现代美学思潮。但以解构主义、身体性为代表的后现代美学丧失了超越性,不能反思无聊的意义。美学的出路是超越后现代美学,以新的现代性体验建设新现代美学。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美学史”(项目号:12AZD06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美学史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美学思潮,比如古典美学、现代美学以及后现代美学等,那么,一个相关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些美学思潮形成的历史动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本文认为,美学思潮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代性体验,而美学思潮的性质就在于对现代性的态度。一、现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能为;康德哲学的理论构想与现代回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张能为;;康德意义:现代经验主义的解读与新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刘尚励;;霍金先生的悖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容华;刘国华;;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对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影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陈文庆;;斯多亚派的神观念[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6 王传玲;;主体性的内在意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作用[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曾一果;;身份的标识:大众媒介与都市空间的再生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8 江静;杨百寅;;善于质疑辨析就会有高创造力吗?中国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的弱化作用[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朱U,

本文编号:1146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46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