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7 23:28

  本文关键词: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思维方式 现象学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摘要】:不少中国当代的美学家认识到,研究美的问题不应该依照主客二分的模式,而应该采取超主客对立的思维。这与他们对于现象学美学思维方式的接受密切相关。在中国美学界,对于主客关系,学者们发出的声音并不一致。这表明现象学美学的思维方式真正促进了学者们的思考,中国美学的当代探索也包括了思维方式上的探索。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YJC720009) 辽宁省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L12CZW006)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现象学在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与其思维方式的变革密切相关。现象学美学秉承现象学的精神、方法与思维方式在20世纪西方的众多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这一流派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已有30多年,中国学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现象学美学对于中国学界的重要意义。2001年,徐岱认为其颠覆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岱;现象学派的美学方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朱立元;;我为何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3 徐碧辉;主客体之分与新世纪美学的建构[J];学术月刊;2002年09期

4 张永清;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对新世纪中国美学建设的意义[J];学术月刊;2005年10期

5 毛宣国;;现象学美学的接受与中国新时期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J];学术月刊;2012年02期

6 朱立元;;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曾繁仁;;对德国古典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反思——由“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到“天地境界”的生态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殷世东;完善教师人格 推进学生人格之健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魏晶晶;王琳;;中国传统美学与城市景观设计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陈元贵;浅论康德对克罗齐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江守义;刘欣;;“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诗华;;简论海子诗歌中的故乡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庄玮;;阐释学视野下的《锦瑟》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季春燕;论艺术班的诵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梅;与面具共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关于实践美学发展的构想[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2 朱立元;任华东;;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内涵[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3 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4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的告别——答章辉博士[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曾繁仁;试论当代存在论美学观[J];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6 曾繁仁;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J];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7 海德格尔,张弘;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导论(摘译)[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3期

8 朱立元;;我为何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9 邓晓芒;关于美和艺术的本质的现象学思考[J];哲学研究;1986年08期

10 邓晓芒;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J];哲学研究;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皇甫,晓涛;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1)[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余开亮;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4年07期

3 胡强;;近年来身体美学研究述论[J];阴山学刊;2007年06期

4 陈元贵;;美学辞典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学术进程[J];辞书研究;2008年03期

5 郑艺;;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3期

6 周维山;;美学传统的形成与突破——兼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美学价值[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7 王本朝;;《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知识建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劳承万;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J];社会科学家;1994年05期

9 肖明华;;论海德格尔的美学之思对中国当代美学的意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周传进;;中国当代美学的现状与未来[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刘茜;提升审美理想高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美学强调“原创性努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8 周纪文 朱洁茹;“中国美学三十年暨周来祥教授执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饶道庆;探究康德美学心路的一部力作[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3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4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杨宁;中国现代美学审美形态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龚雪倪;舒斯特曼的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54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54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