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区隔》的国内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布迪厄《区隔》的国内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布迪厄 区隔——一种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 美学思想 综述
【摘要】:布迪厄的著作涉及很多的领域,而且其在这些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目前国内对布迪厄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对其美学思想进行集中研究的著作和文章都还比较少,但是美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中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区隔——一种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作为布迪厄美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探究布迪厄美学思想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其至今还没有被翻译成中译本,目前国内对其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相对来说也还比较少,且不够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1
【正文快照】: 1布迪厄的著作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历史、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语言学等领域,而且其在这些领域中都颇有建树,西方世界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对其思想开始了较为广泛地关注,尤其对其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思想方面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并有大量的成果问世。但是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修菊;杜洪芳;;文化成就区隔——布迪厄阶层理论述评[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2 朱国华;合法趣味、美学性情与阶级区隔[J];读书;2004年07期
3 朱伟珏;姚瑶;;阶级、阶层与文化消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陆鹏飞;;惯习——布迪厄对现代社会反思的支柱[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常培杰;;论布迪厄文学社会学思想——以《艺术的法则》和《区隔》为中心的考察[J];美育学刊;2013年05期
6 姚俭建;高红艳;;关系性思维模式与社会分层研究——关于布迪厄阶级理论的方法论解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李诗男;;布尔迪厄对文学艺术的“祛魅”——以“审美趣味”(tɑste)和“文化生产者”(producer)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8 朱国华;;对祛魅理论的祛魅解读——布迪厄社会学诗学研究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周鸿;布迪厄的阶层场域论与阶层的形成[J];学术论坛;2005年01期
10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大鼎;;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地方体育休闲方式形成阶层差异的因素分析[J];才智;2014年26期
3 邹阳;;布迪厄的空间理论——读《社会空间与象征力》[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杨可;;适应与不适——论布迪厄实践理论中的“惯习”概念与社会条件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巫洪亮;;“趣味”的角逐——论“十七年”诗人审美趣味的重塑及危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徐盈艳;黄晓星;;网络与阶层的双重区隔——内地优才在港融入网络的差异[J];南方人口;2010年05期
7 张明明;安雅然;;辽宁体育休闲的阶层差异探究——布迪厄“社会阶层”理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于云;;休闲学视阈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陈日红;;网络文学的新体例探究[J];创作与评论;2013年22期
10 何杨;;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与当下文艺创作娱乐化现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然;;房地产广告镜像中的社会分层图景及建构——对近五年《北京晚报》房地产广告文案的内容分析[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仇睿;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周欣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严渊;绘画技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陈红梅;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金勇;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张贞;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锐;场域结构的主体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吕晓春;数字化环境与新世纪文学[D];鲁东大学;2011年
4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丽媛;《北京晚报》房地产广告的传媒社会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圣传;文化诗学本土性探源[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8 杜鹃;近十年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左格尔;参合农民出资意愿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范长江;布尔迪厄文学游戏理论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雷米·勒努瓦;杨亚平;;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2 朱国华;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3 布迪厄,朱国华;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引言[J];民族艺术;2002年03期
4 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J];社会;2002年05期
5 朱伟珏;;文化视域中的阶级与阶层——布迪厄的阶级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6 周怡;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J];社会学研究;2003年04期
7 刘欣;阶级惯习与品味:布迪厄的阶级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8 陶东风;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J];学习与探索;1999年02期
9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毅衡;;论虚构叙述的“双区隔”原则[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2期
2 黄键;沈从文的文化区隔构筑与乡土文化资源发掘[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刘顺;;空间的区隔与重建:儒学转型下的韩愈[J];华夏文化论坛;2012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其;创造产品的区隔[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瞿渠;特劳特的区隔十大法则[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3 葛云;用土地区隔政策对抗囤地者的绑架[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以特性建立品牌区隔[N];中国黄金报;2003年
5 李凯年;“区隔化”让共赢前景光明[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6 宣亚品牌实验室研究员于积成;对立性区隔:品牌可以说不[N];中国经营报;2006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雨松;与盒装酒形成消费区隔[N];华夏酒报;2013年
8 徐滇庆;限户型的理论基础在哪里[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管宏业;区隔更精细 SUV异彩纷呈[N];中国商报;2013年
10 卢露;区隔化制度的失败和民族国家的胜利(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波;认同与抵抗:苹果迷群体的生产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8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5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