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一往情深深几许——论魏晋时代的“一往情深”及其哲学美学本源

发布时间:2017-11-10 02:18

  本文关键词:一往情深深几许——论魏晋时代的“一往情深”及其哲学美学本源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风流 圣人无情 一往情深 屈骚精神 超越之情


【摘要】:无论是庄子还是先秦两汉的儒者都没能肯定"情"在建构理想人格中的作用,儒者大多认为圣人无情,庄子的理想人格也是无情的或者说是享受着超然物外的"天情"和"天乐"。然而到了魏晋时代,从魏晋名士在人生中的"一往情深"的言行,到王弼提出的"圣人有情而无累",便正式确立了"情"在理想人格建构中的重要地位。这种一往而深的情融入了老庄哲学的智慧,但在深情的根基上又继承了屈骚的美学遗风。在魏晋时代确立的这种有着形而上维度的一往而深的情,对于中国人理想人格的构建和中国文学艺术有着巨大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体系,以求超越现实。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庄。老庄思想在魏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晋时代大放异彩,是魏晋玄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源头。王弼的《老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刘志刚;彭启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霞;;从“无情”到“有情”:道家生命本性论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劲秋;州来语考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韩蓉;韩芬;;论六朝文学集团与赠答诗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庄华峰;;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储小e,

本文编号:1164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64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