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美与真
本文关键词: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美与真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美学 客观性原则 自然科学知识 引真入美 以真为美
【摘要】:环境伦理学引真入善启发美学家重新反思美真关系。引真入美,确立自然与环境自身之客观价值,乃环境美学成立之必要条件。环境美学乃以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特性与功能为核心的新美学。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之引入,确立了自然审美之客观性原则,校正、丰富与深化了传统自然审美经验,实现了自然审美全覆盖,开拓出宏观、微观以及大尺度纵向观照自然之历史视野,从质与量上超越了传统自然审美经验,为自然审美开拓出新境界。引真入美、以真为美,方可协调环境美学与传统美学,实现审美趣味与环境美德之融合。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3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笛卡尔在主体与客体(心与物)间绝然二分,休谟严守事实与价值之别,康德以必然与自由区别真善(天人)。自此,两分法在近现代西方哲学界得到忠实继承,成为强劲传统。“道德并不成立于作为科学的对象的任何关系,而且在经过仔细观察以后还将同样确实地证明,道德也不在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焕明;;环境伦理学:从“中心论”到“主导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叶平;;环境伦理学走向实践的重要基地:创建绿色大学——兼汇报哈工大绿色大学建设[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敏;;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建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熊志红;用环境伦理学树立人类道德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王丰年;环境伦理学的全新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王洪波;环境伦理学:“中国学派”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高杰;中外专家深入探讨环境伦理学[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王洪波;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环境伦理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林静;环境伦理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6年
8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9 包红梅 刘兵;贵在参与和思考[N];科技日报;2006年
10 王振武 供稿;构建和谐社会,反思人类生存智慧与理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3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6 曹苗;当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玉宾;环境伦理学思想及其评价[D];河南大学;2004年
3 孙博;西方环境伦理学发展三个阶段的哲学诠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师艺荣;环境伦理学视角下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D];延安大学;2016年
5 闫鸿斐;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李敏;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D];河南大学;2011年
7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志军;环境伦理学视域下的山西煤炭资源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杨晓峰;美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马玲;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4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64667.html